海明威与盖尔霍恩(2012)
Hemingway & GellhornUP:2021-05-05
《海明威与盖尔霍恩》(英语:Hemingway & Gellhorn,港台译《恋上海明威》)是一部HBO制作的传记电影,由菲力普·考夫曼执导,故事关于记者玛莎·盖尔霍恩与她的丈夫、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生活。本片于2012年5月28日在HBO上播放。
海明威与盖尔霍恩简介
影片故事主要聚焦海明威同其第三任妻子盖尔霍恩的情感纠葛,克里夫·欧文扮演欧内斯特·海明威,妮可·基德曼饰演他的妻子、也是著名的战地记者玛莎·盖尔霍恩。 海明威与玛莎·盖尔霍恩相遇于1936年、一间名为Key West的小酒馆中,他们1940年结婚,在欧洲蜜月旅行期间写出了他的名著《丧钟为谁而鸣》。不过,二人都专注于自己的记者事业,聚少离多让二人于1945年离婚。
第70届金球奖电视类 限定剧/电视电影最佳男主角(提名)克莱夫·欧文 第64届黄金时段艾美奖迷你剧/电视电影 最佳迷你剧/电视电影(提名)Trish Hofmann / Mark Armstrong / Peter Kaufman / Nancy Sanders / 詹姆斯·甘多菲尼 / Alexandra E. Ryan / 芭芭拉·特纳 第65届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电视电影/限定剧导演(提名)菲利普·考夫曼
获得奖项
- 第64届艾美奖
获奖:Outstanding Sound Editing for a Miniseries, Movie or a Special / Outstanding Music Composition for a Miniseries, Movie or a Special (Original Dramatic Score)
提名:Outstanding Lead Actor in a Miniseries or a Movie / Outstanding Lead Actress in a Miniseries or a Movie / Outstanding Supporting Actor in a Miniseries or a Movie / Outstanding Special Visual Effects in a Supporting Role / Outstanding Directing for a Miniseries, Movie or a Dramatic Special / Outstanding Cinematography for a Miniseries or Movie / Outstanding Art Direction for a Miniseries or a Movie / Outstanding Costumes for a Miniseries, Movie or a Special / Outstanding Sound Mixing for a Miniseries or a Movie / Outstanding Single-Camera Picture Editing for a Miniseries or a Movie / Outstanding Makeup for a Miniseries or a Movie (Non-Prosthetic) / Outstanding Hairstyling for a Miniseries or a Movie / 限定剧集或电视电影最佳男主角 / 限定剧集或电视电影最佳女主角 / 限定剧集或电视电影最佳男配角 / 限定剧集或电视电影最佳导演 / 最佳迷你剧或电视电影 - 第65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视电影/迷你剧集导演 - 第70届金球奖
提名: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or in a Miniseries or Motion Picture Made for Television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iniseries or Motion Picture Made for Television / 迷你剧集/电视电影最佳女主角 / 迷你剧集/电视电影最佳男主角 - 第52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获奖:迷你剧/电视电影最佳剪辑 - 第19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视电影/限定剧集最佳男主角 / 电视电影/限定剧集最佳女主角
简评
很好看啊,首先完全是gellhorn的女性视角这就足够棒了,完全可以理解海明威的自负,这也是种脆弱,跟他的书里表现出来的作者气质是一致的。再者最迷人的部分在于,gellhorn的强大自我和爱情之间并不对立,她确实和海明威互相成就,这又回到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命题:相爱、冲突、崩溃、分手,然后彼此给彼此的生命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好的东西,最终爱比恨要长久。
看过《我不可能只是仰望着你》,马上来看了电影,感觉电影不如书,书用文字细腻表达了玛蒂对海明威从崇拜到深爱再到转身离去的情感变化。电影感觉妮可只是在用身材诠释玛蒂的独立品格,却没有看出对海明威的深爱。书和电影都是以玛蒂的视角,海明威因此成了一个自私自大的渣男,欧文稍有点用力过度,为野而野,不过形象还是符合的。影片整体中规中矩,也能看出导演的很多用心,但看后没有特别的感动,结尾部分只有唏嘘,也许两个自我意识都过于强大的男女碰到一起,只能是消耗吧,直到爱消失。一个男人到底有没有此生唯一最爱的女人?答案是没有,当一个女人不再符合男人心目中的理想型时,爱马上就转移了……越是感情丰富的作家、艺术家,爱得深,也爱得多,爱来的迅猛,走的也不留痕迹
勉强及格。最要命的全片调色都过亮,看的伤眼,当然,这片子像《阿甘正传》一样把演员置入历史胶片,所以这种浓调色可能是为了遮掩技术的不足,又或者是70多岁的考夫曼视力不好了。再者欧文的表演很成问题,海明威不该是这样了,欧文身上的莽夫味太浓了,你没法信这个人会全神贯注疯狂写作。海明威和第三任战地记者老婆的结合基本围绕着战争,从马德里到二战,这也结构了本片的内容,并赋予它冒险片的气质,海明威两口子和伊文思在马德里的街头拍纪录片并遭苏联的内容管控(还和苏联军官轮盘赌)、他老婆又独访了苏芬战争,二人又来中国面见蒋介石和陈冲出演的宋美龄与神秘又现代的周恩来,而两位主角的爱情戏就逊色很多了,关系的崩裂并无充分理由,可能相较前面两小时的戏份,这个环节的时间不敷安排了只好赶戏。另全片露点不少,基德曼又裸,大腚很翘
看到陈冲和妮可基德曼出现在同一个场景里,有点出戏…海明威的传记电影很多,这是一部少有的涉及他中国经历的,虽然着墨不多。前半段基本是他在西班牙内战和自己第三任妻子的邂逅和相爱,后半段是他俩之间周游各国。有几场激情戏,但都比较收敛。见周恩来那段简直就是野史的春秋笔法,又不是去见土匪;而蒋介石身边的近身侍卫官转身又出现在周恩来身边和他一起并肩作战…这是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吧?
这个才华横溢、恣意莽撞、好勇斗狠、时而勤奋时而沉湎的大男子主义到极致的男人或许是更接近天才的海明威。而更具有内心驱动力的盖尔霍恩,还有着比海明威更务实的素质。在为理想献身的西班牙战场上,两人在被战火激发的粘稠荷尔蒙中相爱,燃起万丈激情,这是最美好最浪漫的爱情序章,以及互相成就伟大的过程。然而正如盖尔霍恩所说,当生活归于平静甚至无聊“若没有战争,我们之间就有了战争。在家庭生活的战场中,我们都活不下去。”最终,这两个不甘于平静的、要么绽放要么灭亡的人,哪怕曾经决裂,内心深处必然是“爱远远比恨要持久”ps片子黑白怀旧画面和彩色画面穿插,增添很多历史感,配上不错的故事和表演很加分。西班牙酒店轰炸下的那一场床戏,也太TM浪漫了~
片子本身就是中规中矩的传记片。用大量老式录影带然后将人物后期加进去也是一种创新手法,但不痛不痒。节奏相对明快轻松。总之感觉海明威和盖尔霍恩两人真是冤家,因战争生爱和激情,却又因生活中没有战争而又可以制造战争分开。两人注定因爱生恨。吐槽卡帕的部分,人家真的不是总穿那个黑毛衫好吗。。还有卡帕的名句那么随意就说出来了?懂的人觉得稍显刻意
勉强三星,菲利普·考夫曼的及格发挥,这种纵贯人物生命的传记类电影也算他的专长。以海明威与盖尔霍恩在酒吧邂逅为开端,事业上升期的海明威和美艳大胆又野心勃勃的盖尔霍恩迅速投入爱河。一道深入西班牙内战前线,身处险境向世界发声。抛弃原配结婚,蜜月期写下《丧钟我给谁而鸣》,夫妻二人远赴中国受访见识蒋的丑态和周的非凡谈吐,因观念不合分道扬镳什么的。不过盖尔霍恩为什么不肯承认比起海明威的人格缺陷,她自己无限膨胀的个人野心企图才更是感情覆灭的致命诱因?至于做战地记者或者战场上实景拍摄电影什么的,这些人和事在我看来都挺滑稽。欧文的海明威像个费心营造硬汉形象的小屁孩,妮可脸僵有露点。
帕索斯、卡帕、伊文思、斯克里布纳等等,海明威的朋友圈。但这是盖尔霍恩的电影,女权的视角。必须承认,盖尔霍恩是20世纪伟大的战地记者,报道8次重要战争,包括诺曼底登陆,直到81岁还在报道美国入侵巴拿马。从勇气、毅力和锋芒来说,她都与海明威旗鼓相当,嗯,笔力略逊,但是口才和酒量更好。在别处看到的,在邋遢乔酒吧,是她先塞给调酒师斯金纳20美元,让斯金纳把她介绍给海明威。她甩了海明威之后,下一任老公是《时代》主编。89岁时服安眠药自杀,为了死得体面,比海明威轰掉天灵盖优雅多了。电影并未拍出她的全部精彩。中间有关中国的部分,依然是那种可恶的东方视角,里面演周恩来的是雷佳音吗?
因为最近在看《我不可能只是仰望着你》——玛莎·盖尔霍恩的自传式小说,就想着能否搜到她本人的作品,果然没有,只找到了这部电影。看完没有多喜欢,感觉导演和这个剧情还是过于标签化、片面化背后的故事及人物了吧。但另一个想法也再次涌现——出名的或伟大的人,往往是因为某一个方面的优秀出彩,而另一部分的缺陷会容易被人们选择性无视,特别是其追随者/信徒。站在女性主义的视角,“不愿成为他人的注脚”的盖尔霍恩更酷,活得勇敢且坦荡,令人佩服!!!
7/10。放纵性爱的体验是作家寻找灵感的绝佳方式,也用于掩盖失去男子气概的恐惧,当西班牙的炮火摧毁旅馆时,两人在坍塌的火光与灰尘中享受床第之欢,将性本能置于生之欲上,虚妄自大的海明威给影片发布会致词前,强行与盖尔霍恩发生性关系驱除自己的怯场,躲在帘幕后对蠃得全场掌声的爱人充满嫉妒眼神,最戏剧性的叙事段落中海明威叫来异议者企图妥落一番,咆哮着揭开衣襟亮出胸毛,大骂那个批评家为娘炮再给他一记重拳,反映海明威脆弱的硬汉形像,打字机前站着敲打着战斗到底的名言只是他文采美化的镜像自我,盖尔霍思奔向芬兰记录战争的苦难,他却在别墅里酗酒狂欢、玩击中纳粹浮标的战争游戏渲泄情感,其实早在海明威与苏联老将争风吃醋、把枪抵住头往嘴里塞绢巾来斗狠,已经说明海明威像长不大的孩子,无法写作就处于生命活力惨遭阉割的低迷状态。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通过盖尔霍恩的回忆,再现她与海明威相识相爱、战争中生死与共,战后渐行渐远的过程,穿插大量历史资料,吸引我看完并为人物命运感慨。两人都有正义感、爱心、才华、勇气,个性强烈,相互成就,却难长久包容,摩擦不断终至离婚。主要人物塑造较成功,但我觉得两人来华与蒋介石、宋美龄会面,与周恩来会面的情节很假,蒋、周选角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