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HikariUP:2021-09-12

《光》(日语:光;英语:Radiance)是一部由河濑直美执导的日本电影,于2017年5月27日在日本上映。该影片入选2017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了天主教人道精神奖(法语:Prix du jury œcuménique)。

光

评分:6.8 导演:河濑直美 编剧:河濑直美
主演:永濑正敏 / 水崎绫女 / 藤龙也 / 神野三铃 / 小市慢太郎 / 小出早织 / 大塚千弘 / 大西信满 / 堀内正美 / 白川和子
类型:剧情
片长:101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Hikari / Radiance
上映:2017-05-23(戛纳电影节)
IMDb:tt6165792

光简介

尾崎美佐子(水崎绫女 饰)从事着一份特殊的职业,她的工作是将电影画面转化成文字写下来,再录制成音轨,为的是能让双目失明的盲人们亦能享受电影带给他们的无限想象和乐趣。近日里,美佐子的工作遭遇了瓶颈期,她所撰写的解说始终无法获得盲人观众的认可,更有一位名叫中森雅哉(永濑正敏 饰)的摄影师,不断的向她抛出尖锐的问题。
  实际上,中森并不是完全看不见,只是他的视力一天一天的减退着,坠入黑暗只是时间的问题。工作之余,美佐子来到中森家中拜访,发现了中森隐藏至深的温柔和脆弱的一面,两个同样陷入了困境之中的人,在摩擦和碰撞之中渐渐产生了火花。

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河濑直美 第4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提名)河濑直美

简评

我看了之后最直觉的感受是,看起来故事不够完整,不管是男主还是女主的背景,但是电影里的情绪情感流动很自然,从逻辑上来说感觉有一些情节发生的太突然,但是从情绪流动来说,又非常合理,因为我全程进入了电影的情绪表达中,而与光的场景确实很美。

河濑的镜头是有呼吸感的,每一帧都在吐纳着情绪,大量的大光圈浅景深式特写牵引我去直视人物的内心,随他们一同感知。住进他们的眼睛后,我觅到了晴空下关于「光」的诗行:“光”是自然的照拂,是记忆和生命,是所有潺潺流淌、却终将逝去的美,我们迷恋着它,在每一个握不住它的瞬息里震颤流泪;但它又有恒久新生的可能,与它的死亡相伴的,始终是一种再生的热望。这样的热望来自于迷恋光的人,他们从沙尘、污秽、泥沼中固执地爬起,颤巍巍地走向它,当光落在他们肩头时,他们也成为了光本身。河濑用戏中戏赋予光以丰厚绵密的意义,更为她眼中的“电影”写下了情书体的阐释。电影不仅是视觉层面上的呈现,它以语言为光,以声音为影,终极地延伸至想象与感知。这份摩挲的温度一点点地弥散开来,即是人与影像的交互,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灵魂的体认中。

看到1小时,惊了,除了在影像、声音部分有自反,更让我觉得惊喜的是,情节叙事中包含着关于电影的一种现象学实验(我也不知道用实验是否合适),以及包含着一次关于“存在”的探索旅程——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地方,配音员和盲人由于视力原因所带来的成长经历、社会境遇不同,导致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想象的东西也不同。女主角在做的不仅是写解说词、接触男主角,也是在探索另一个“此在”和他(们)视域里的存在

个人还是挺喜欢的,剧情是给盲人讲电影。男女主的感情表达个人感觉演的挺好,虽然只能展示生活中的一部分。一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特殊人群的电影。整个电影的光线,音乐,剧情都很贴合。有机会还是希望可以去日本生活一段时间,向往的。只是想看看别人眼中的日本在我眼中是什么样

语言为视力障碍者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也挤压着这个空间。那么光呢?摄影呢?电影呢?读过一篇科普文,说盲人“看见”的东西并非一片漆黑,而是“无”,虚无。河濑直美尝试用暖色来表现视力障碍者的视觉,就像太阳光直射眼睛(电影大量呈现了这种光的直射),实际并非如此。电影和镜头只是呈现一种想象力。但是对于视力障碍者来说,想象力无法借助光影,电影还是电影吗?超越光影,这就是电影最大魅力所在吧。

盲人失去了视觉,却获得了无以伦比的听觉。语言如何将画面转译为盲人可以听到的文字,如何以最大的想象力将电影传达给盲人,是需要斟酌的。印象最深刻是结尾一幕的解说词,从初版的“他的表情,充满了活下去的希望”,在正式放映巧妙地改为了“重三看到的最远处,那里有,光”。所有人都爱落日,爱那束无法触碰到的耀眼的光,解说员要成为的就是盲人的那束光。

20210323 前面半小时太牛逼了,连绵不绝的旁白让人一度以为是下错了片源…电影在一个十分高能的本体论层面展开:作为视听艺术的电影,如何通过声音-语言对其结构要素、表达意图以及视觉构成进行转换?解说员-电影的困惑,答案并不在电影内部,而在于其再现的现实与人生的体悟之中,当她理解了人生的意义,特别是盲人的生活,她也就理解了片中片的最后那位老人究竟应该以一种怎样的目光去凝视天空。河濑直美的答案是“认同”,最后的版本,带入的是演员的主体视角——“在尽头,他看到了光”。这甚至是一种《春琴抄》式的解决。极精致的叙事设计,对声音和画面关系的深度探讨,涵纳在一个日本式的,细腻的情感故事之下。中间略拖沓,但不影响其品质上乘。非常喜欢!

又是一部日式治愈系电影,女主和男主皆有内心的困顿,光便成了他们走出困顿的希望。虽然情节少故事单薄台词煽情,女主演的不好,但情感温润如水、如风,逆光拍摄的部分太美。按照野真千子的样子找来的水崎绫女还算漂亮,经得住特写, 永濑正敏的演技扎实。

最近打算找来一些女性视角的影片来学习一下,河濑直美的作品偏冷门,网上的资源也少,豆瓣评分也不高,抱的期望便不是很大,所以反而带来很多意料之外的感受,他跟娄烨导演一样选择盲人的题材,两个人的切入点完全不一样,娄导演的作品深入探讨了盲人的情欲和感官,形态坚实,而河导演选择的是禁欲系的视角,以及用夸张的强烈日光来表现能够看到阳光的快感,以及正常人尝试着进入盲人世界所付出的努力,形态更加的柔和和温润,河濑直美导演对于演员的表现的确属于大师级的,另外她跟同样受戛纳青睐的是枝裕和相比,并不属于匠心雕琢主义者,这形容绝非贬义,反而恰恰是女性视角电影所独有的智慧表达,就像女性的怀抱,给予人们力量却不会给人带来强势的感觉。影片后三分之一段落稍微流俗,但是结尾的文本压的住,算是圆满。

通篇下来像是河濑直美借着演员的嘴表达了自己想说的话,不像是在看别人的故事,像是在看河濑直美演讲,她的小心思太直接了,却没把这个故事讲圆,尤其是女主这个角色塑造得令人生厌,毫无同理心,当着盲人的面说“你是残疾人”,就这种觉悟怎么做好电影画面转化成文字提供给盲人的工作。音乐倒是很不错,片尾曲比电影更能让我感受到“光”带来的希望。

女孩在追求与视障人士的共情的同时完成与认知障碍的母亲的共情。而比起全方位展现的方式,我更觉得以低姿态来感知、接触、甚至发生爱情的故事更能动人。再砸上河濑直美式“欲仙欲死”的用光、穿透击心的音乐和自带物哀属性的自然主义色彩,应该是近几年的同题材最佳。(ps:女主有好几个角度蛮像Lisa~)

第二部河濑直美,质感上是非常舒服的观感,打光也是有种淡淡的唯美,流露出一种文章的范儿,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故事比较简单了,两个人的发展也是想象得到的,而且人物感情的铺垫好像有些少,到后面觉得略有那么些突然或者说是完全意料之中。其实时长可以更长一些,关于盲人以及残障人士的题材也是很值得描写和关注的,也具备社会价值。另外本片好几处空镜真是美哉!

获得奖项

  • 第70届戛纳电影节
    第70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4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第4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提名:亚洲电影大奖
光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