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此时(2005)
《立见天国》(阿拉伯语:الجنّة الآن,英语:Paradise Now),是一部2005年上演的巴勒斯坦电影,由Hany Abu-Assad执导,讲述两个巴勒斯坦青年在准备自杀式炸弹袭击时发生的事。
评分:7.7
导演:汉尼·阿布-阿萨德
编剧:汉尼·阿布-阿萨德 / Bero Beyer
主演:Kais Nashef / Ali Suliman / Lubna Azabal / Amer Hlehel
类型:剧情 / 犯罪
片长:90 分钟地区:巴勒斯坦被占领区 / 法国 / 德国 / 荷兰 / 以色列
语言:阿拉伯语 / 英语
影片别名:天堂不远(台) / 立见天国 / 天堂此刻
上映:2005-09-07
IMDb:tt0445620
天堂此时简介
克汉雷(Ali Suliman 饰)和萨德(Kais Nashif 饰)是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这两个满腔热血的青年在特拉维夫某抵抗组织内接受了人肉炸弹的训练,而他们的父母亲人对这一切都无从得知。训练结束后,他们将在身上绑着隐蔽炸弹,穿越巴以边境去执行一项光荣且没有归途的任务……
本片荣获2005年柏林国际电影节蓝天使奖、大赦国际电影奖,2005年欧洲电影奖最佳编剧奖,第63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2005年达拉斯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外语片奖,2006电影预告片奖最佳外语剧情预告片,2006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奖等。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汉尼·阿布-阿萨德 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汉尼·阿布-阿萨德 第63届金球奖电影类 最佳外语片
获得奖项
- 第19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Audience Award —— Best European Film -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63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 第8届塔林黑夜电影节
提名:最佳影片 - 第18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最佳编剧 - 第21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Best Foreign Film - 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Amnesty International Film Prize / Blue Angel / Reader Jury of the "Berliner Morgenpost"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
- 汉尼·阿布-阿萨德 Hany Abu-Assad导演
- 卡伊斯·纳塞夫 Kais Nashef演员
- 阿里·苏莱曼 Ali Suliman演员
- 卢巴纳·阿兹巴尔 Lubna Azabal演员
- 阿莫尔·何勒赫尔 Amer Hlehel演员
- 阿什拉夫·巴姆 Ashraf Barhom饰 Abu-Karem
简评
片中讲述了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巴勒斯坦人克汉雷和萨德在无奈中迈出的人弹之路,在以色列导演的镜头里,充满了民族间的谅解和人性。其间他们在仇恨与良知里反思,挣扎,然而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选择,无论他们放弃不放弃他们的使命,却都是无法结束那片土地延续的仇恨与血泪。上帝无暇顾及这片他曾经宠幸过的土地,天堂之下,生灵涂炭,黑色的悲剧气氛仍在不断弥漫
如果你不是阿布·阿扎姆的女儿。脑子里有天堂总比我们所生活的地狱好。我们是为生活而死。你是选择死亡去逃避现实。-我们坚持着什么?我们做出这些行动是为什么?……-不这样做,它会停止吗?-也许。如果我们和平斗争,我们可能已经成功了。-你要怎样和平地斗争?……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让他们死后得到平等。-如果你可以为自由公平而牺牲或杀人,在生活中去寻找这种方法吧!-靠着你那右派?-可以这么说。我不会给他们任何杀掉我们的借口。-你太天真了,没有不斗争就得到的自由。公平不在,就要为之牺牲。-这不是一种牺牲,这是复仇。杀人很容易,受害人也可以成为刽子手。-我们只要有方法,我们就要成为圣战者。-你难道忘记了他们很强大,而且你不比他们强。-死了之后就平等了。天堂是我们的。-天堂不存在,它只存在你的脑里。-天啊,愿神宽恕你。如果你不是阿布·阿扎姆的女儿。脑子里有天堂总比我们所生活的地狱好。我们是为生活而死。你是选择死亡去逃避现实。-我们坚持着什么?我们做出这些行动是为什么?……-不这样做,它会停止吗?-也许
先不说主题,光影技巧的运用就极为出色。每个场景都有鲜明的色调,加之光线的角度不同,人物的脸常常是半明半暗的,或是左右黑亮的差别,或是只留下一双眼睛在黑暗中。极为突出的是临近结尾时的暖色调,人物沐浴在阳光下,但眼睛仍被黑暗覆盖。人物的位置也很讲究。但凡两个人在镜头里,只要是有空间差异的环境,总会是一左一右,一远一近的搭配,偶尔伴有固移或是固放。譬如安迪在接受审讯时,左半边是黑色的背影,前面的安迪在朦胧的黑暗中,随后镜头慢慢拉进直到只剩安迪的近景。又如结尾公交车的镜头,一直固放直到安迪的双眼,随后以闪白的方式结束影片,暗示炸弹爆炸,但同时没有一点声音,就像寂静的天堂。
我宁愿相信有天堂,也不愿活在这地狱一样的世界上。剧情只值三星,后面俩主角转变想法有些生硬,但是题材是真的令人耳目一新,巴以冲突,作为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人肉炸弹的视角。为了题材+1。大闷片,片尾白光一闪,暗淡下来之后直到影片结束一直无声无息,意思很明确了。。电影的名字和海报我都很喜欢,Paradise Now,天堂此时。俩男主把方便面头跟大胡子剃了之后跟换了两个人一样。
看《天堂此时》以前,“人肉炸弹”只是作为新闻存在我的偏见里。以为这类人以生命为武器去袭击素未蒙面的陌生人,以此报复敌国政客们,多半是一个个像金毛狮王谢逊一样怼天怼地性格极度偏激的人。但《天堂此时》这部电影破除了我这样标签化的印象。为电影提出的思考与诘问4星。
那些被鲜血模糊的残躯凌乱的横在残垣之间,背景天空中黑色的硝烟浓密。BBC新闻写实的风格让人窒息,那些迫近的特写,紧凑的跟拍,打出了一个个愤怒,疯狂,哀怜,无助的面孔。上帝在制作悲剧的时候深谙暴力美学的原理,毫不避讳那些死亡和血泊。六十八名巴勒斯坦人和两名犹太人在这次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报复性袭击中丧生,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让他们死后得到平等。-如果你可以为自由公平而牺牲或杀人,在生活中去寻找这种方法吧!-靠着你那右派?-可以这么说。我不会给他们任何杀掉我们的借口。-你太天真了,没有不斗争就得到的自由。公平不在,就要为之牺牲。-这不是一种牺牲,这是复仇。杀人很容易,受害人也可以成为刽子手。-我们只要有方法,我们就要成为圣战者。-你难道忘记了他们很强大,而且你不比他们强。-死了之后就平等了。天堂是我们的。-天堂不存在,它只存在你的脑里。-天啊,愿神宽恕你。如果你不是阿布·阿扎姆的女儿。脑子里有天堂总比我们所生活的地狱好。我们是为生活而死。你是选择死亡去逃避现实。-我们坚持着什么?我们做出这些行动是为什么?……-不这样做,它会停止吗?-也许。如果我们和平斗争,我们可能已经成功了。-你要怎样和平地斗争?……
看完只能无限唏嘘,巴以冲突到现在,说悲观点,几乎已经是无解的伤痛和难题了。就像片中萨迪和苏哈在车中的那段对话,你能说谁是正确的?都有理,但其实又都充满了历史和现实的无奈。萨迪有亲人有喜欢的人,卡莱德录圣战宣言时还挂念着母亲买滤片的事,其实,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谁想赴死?……影片32分40秒—34分15秒,拍得真神。说说几个令人心痛不已的镜头:萨迪看着公交车司机和孩童,最终轻轻摇了摇头,阴影中的脸逐渐被阳光照亮;萨迪死后,苏哈伤痛的捧着他的照片,萨迪母亲面带悲戚和迷茫枯坐,圣战组织成员和头目那仿佛不知得到了什么又不知失去什么的面无表情;以及最后一幕。
影片基调自然,贴近现实,给我一种真实之感。两个难民区青年被训练成人肉炸弹,他们没有恐惧,甚至欣喜。因为“脑子里有天堂总比我们所生活的地狱好",无疑他们是受害者,但同时也是刽子手。二人在宣誓遗言时摄影机发生故障,重复遗言,及亚马尔等人在吃饼,无一不在说明这次行动的荒诞性。虽然两人也怀疑行动的有效性,是不是真的能上天堂,但混乱的现状不会给他们去思考,美好的生活可能永远也得不到,萨德的独白一段非常精彩,影片末端二人坐在车上,以色列城市的和谐景像与其格格不入,最终萨德独自一人上了一辆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远景推进为特写镜头结局。
影片细致地刻画着这两个天真纯朴的小伙子行动前的准备,他们理发、刮胡子、换衣服——所有阿拉伯人的表征都被去掉。他们祈祷,颂经,录像——摄像机卡壳的真好啊,当所谓坚定的信仰和誓言在被重复两次之后便变得无比的可笑:举枪宣誓的时候,卡勒德忽然说,哦,妈妈您下次买另外一种滤纸,那个便宜——难怪,那份誓言本来就是写在纸上的一个外加的约束,而非出自内心。
故事有点潜力,可是拍的不好,主要问题就是剧本太糙。除了有一两个机灵抖得不错,对白大多无趣,人物平。故事几个大转折纯靠巧合和糊弄,怎么刚越境以兵就来了?怎么女主这么巧就赶着男主在这会工夫修车?怎么男二就知道男主在他爸坟前?女主三言两语就把男二人格修复了?手表作为关键道具,既没伏笔也无特写。好在结尾没有强行上价值,还算有点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