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游击队(1955)
《平原游击队》是1955年上映的中国故事片,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邢野、羽山编剧,苏里、武兆堤导演。改编自话剧《游击队长》。该片于1974年重拍,1976年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版。
评分:7.5
导演:苏里 / 武兆堤
编剧:邢野 / 羽山
主演:郭振清 / 张莹 / 杜德夫 / 王恩启 / 方化 / 徐连凯
类型:剧情 / 战争
片长:9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Guerrillas on the Plain
上映:1955
IMDb:tt2009551
剧情
1943年秋,华北冀中抗日根据地遭到日军扫荡。区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带领游击队深入敌后平原地区的一个县城,牵制驻扎在当地的日军,同时要保住县城附近李庄的几十万斤公粮。由于汉奸地主杨老宗告密,日军松井中队长带兵前往李庄搜索。李向阳把群众带进地道躲避,巧妙地把日军引走,焚烧了日军的炮楼,炸毁了日军的军火列车。不料松井识破了李向阳的调虎离山计,杀了个回马枪,用浓烟把老百姓赶出地道,严刑拷打中共地下党区委书记孟考,杀害村民老勤爷和小宝子。李向阳带队攻打县城,设下埋伏,歼灭了日军,杀死了松井和杨老宗,保卫了抗日根据地。
演员
演员 | 角色 | 介绍 | 备注 |
---|---|---|---|
郭振清 | 李向阳 | 区游击队长 | 原型为河北定县抗日英雄郭兴 |
王恩启 | 郭小北 | 游击队战士 | |
张莹 | 分区司令 | ||
方化 | 松井 | 日军中队长 | |
徐连凯 | 陈凤鸣 | ||
杜德夫 | 侯大章 | ||
马世达 | 孙长清 | ||
梁音 | 钱大友 | ||
周森冠 | 看沟老汉 | ||
葛存壮 | 杨守业 | ||
凌元 | 李大婶 | ||
吴必克 | 吴有贵 | ||
赵汝平 | 饭馆伙计 | ||
柏瑞桐 | 翠屏 | ||
张巨光 | 老勤爷 | ||
安震江 | 杨老宗 | 李庄地主,汉奸 | |
潘德民 | 老海 | ||
李万城 | 孟考 | 中共地下党区委书记 | |
周克 | 何非 | ||
李占秋 | 小宝子 |
评价
影片采用惊险片模式,情节一波三折,悬念丛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人物塑造也较成功,主角李向阳既有中国古典文学中草莽英雄的影子,也融合了外国文学中罗宾汉、夏伯阳的特点,反面角色松井更是突破了当时革命战争题材影片把敌人简化为极端愚蠢、残忍的脸谱化处理法,形象较一般反角复杂,也更有味道。
获奖
该片于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三等奖、美术设计三等奖(王桂枝)、录音三等奖(阙敬修)。
音乐
本片首次出现了后来被称为《鬼子进村》的背景音乐,此曲没有歌词,作曲者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作曲家王冠亚(笔名车明,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之夫),作品使用了日本传统音乐常用的小二度音程,部分借鉴了日本作曲家伊福部昭的《日本狂想曲(日语:日本狂诗曲)》(1935年)和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7号交响曲《列宁格勒》(1941年)中表现纳粹德军逼近列宁格勒的旋律,后来的很多抗战题材影视作品都把这段音乐用作日军行军和扫荡的主题音乐。
- 苏里 Su Li导演
- 武兆堤 Zhaodi Wu导演
- 郭振清 Zhenqing Guo饰 李向阳
- 张莹 Ying Zhang饰 司令员
- 杜德夫 Defu Du饰 侯大章
- 王恩启 Wang Enqi 饰 郭小北
简评
中国人的智慧在任何时代都很突出,一个村庄有完整的防御地道,树洞里草垛里水井里地锅里甚至墙上开个门,用神出鬼没形容毫不过分,艰巨的牵制日军的任务,李向阳带领游击队员以寡敌众和日本人周旋,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虽然是黑白电影也看得津津有味,紧凑的剧情很有代入感!而且发现游击队员们都很乐观,每每脸上演绎着笑容,而执行任务又使命感很强,而现代人正在丢失这种优秀的品质。
今天看此片,并无突出之处。之所以在当年能够引起讨论与反响,甚至让苏里一举成名,是因为当时的大环境下,所有战争片都是敌傻我精,敌人全全处于我方的计谋之中。可是此片不同在于,敌方的松井并没有那么脑残,而是能够有几分猜明白我方用意,于是,电影有了些尔虞我诈。看来,无论多么政治正确的年代,戏剧冲突是观众永远挚爱的。可是,仅此而已,在故事最后松井听从李庄报告员说服力积弱,以全片塑造的老奸巨猾人设,松井根本不会听信片面之词。这里导演并没有处理,便显得十分局促、幼稚、不实。
本片在那个特殊年代,步“三战”(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之后,成为最早恢复公映的故事片。于是,除了“八个样板戏”之外,还能看到“双枪李向阳”的伟岸雄姿。大大小小的孩子们纷纷效仿,弄点泥巴做两把驳壳枪别在腰间,逮到好欺负的孩子,就让他装“松井”,被李向阳装上“仇恨的子弹”,一枪击毙!郭振清塑造的李向阳,方化塑造的松井,堪称银幕经典!那时,根据影片改编的“后样板戏”《平原作战》,在人物形象上要差很多,同期又重拍了故事片的彩色版,也是不如原版的精彩!
好看!确实,这是电影不是史实,五五年拍的,当然要弱化日军强化我军,以至于智勇双全的李向阳几乎以零伤亡干掉了松井部队,这是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的集大成之作!一九四三年,兔子尾巴长不了,保定府李庄来回阻击松井,“我是李向阳”,双枪李向阳,每个人都是李向阳!终于知道孔老师记得这几个幽默例子来源了:“开会喽,皇军要宣传王道乐土,说是不杀人,不抢粮食”,还有“皇军好,你们不杀人放火,你们多好啊”。我说李向阳怎么这么眼熟,原来是一九五六年春节联欢的报幕员。长治逆旅
尽管李向阳的形象早已深入骨髓,但《平原游击队》片子本身从小到大却一直未正儿八经的看过,现在算是补上了这一刻。不过现在看来,观感并不怎么好,主要还是因为太样板戏了些,尽管游击队并未塑造的过于英明神武,但敌人还是显得实在太蠢,且某种程度上也显得有些“仁慈”,和实际还是相去甚远。当然,考虑到尺度还有片子本身的时代意义,这些并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缺点。然后,李向阳之外,方化饰演的松井大队长意外的很成功,倒也有趣……
十七年的类型片之一革命战争题材中的惊险战争样式,同《铁道游击队》,根据刑野舞台剧《游击队长》改编,游击队长双枪跃马李向阳的英勇智慧,富有传奇性英雄色彩和娱乐型,高调打光更是凸显其正气凛然(李向阳的形象可以与旧上海影人做个对比了)。受苏联电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尤其是《夏伯阳》。松井队长的阴森阴险狡诈感则由低调打光暗淡表现出来。好就好在这部电影并没有将日本兵拍的那么的不堪一击、我方也有损失,不想那所谓的史诗战争片《南征北战》。集体主义价值观/人民革命观念的表达,个人英雄无论如何都要服从集体。
剧情还挺好看的,通俗易懂,没有想象中的所谓的“抗日神剧”。彼时的十七年电影中的战争片其实还是稍微有血有肉的,将敌我两方的对抗展现的很好,李向阳的塑造也很有个性。总得来说,大家的演技都很好,看起来很真实。还是想再次感叹,当时打战苦了几十年,稍微有一点幻想(以少数人剿灭鬼子)还是可以理解的。
剪辑流畅,剧情清晰,叙事紧凑,表演到位,那会的影视工作者有舞台剧经验打底,各种怼脸大特写丝毫不惧,虽然夸张但情绪表达到位,不会让人出戏,也是一种方法。全片围绕游击队与日军间的调动与反调动展开,生动地展现了抗战中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抗战的激昂局面,松井老鬼子也是狡黠,几番调动不成还能沉下心来杀个回马枪,奈何全民抗战,众志成城,内部给人渗透成筛子,外部给人组织成铁桶,寸步难行,再难周转。本可龟缩城中待毙,无奈山里的皇军再等不到粮食就会饿死了,只能是铤而走险出城寻机决战,从头至尾被人牵着鼻子走,战略上输了个精光,战术上也回天无力,最后也只能是全军覆没,死在人民武装地枪口下,胜利到底是属于正义的一方,属于英勇的革命群众与先锋队战士们的。
跟爸妈同看,爸熟悉到提前说出台词。拍的完整有趣。虽然不叫《地道战》,但地道战的部分很多,最后决战那段很精彩。感觉这种战斗方式很适合用在我构想的故宫故事里。鬼子说日语好评。喜剧的部分不多但好笑,本片估计算是《举起手来》《巧奔妙逃》等抗日喜剧的鼻祖了吧。男主像艾伦,太君的演员客串过《阳光灿烂的日子》,葛存壮演了个小角色。但是粗糙感和主题先行是其缺憾。反派算是谨慎有脑,但是最终还是会犯蠢,比如带路的都跑了还是直接进村中埋伏。人民都是如战士般勇敢无畏的,鬼子会被正义震慑到连落刀都犹豫。看完更觉得姜文能受这些片子滋养,又超越这些片子拍出了《鬼子来了》很了不起。
前八十分钟甚好,战争毕竟刚结束不久,演职员很多都经历过那个时代和事件(导演们当年就在前线打鬼子),所以全片的质感都非常真实,细节做的很到位,最典型的就是李向阳的双枪之一是磨掉了准星的旧枪,而且松井并没有被塑造成一个蠢蛋,心狠手辣,和李向阳的交锋有来有回。另外郭老师之后可以说没人能演得出李向阳的风范,经典鬼子进村配乐也没想到是出自这里。但一切都在最后十分钟垮掉,松井明明都看出来有诈,为了让我军胜利全歼敌人,强行把松井和日军安排进村里,看的人实在无语。
李向阳肯定是我小时候心里的第一英雄,导演苏里自己和鬼子真刀真枪的干过。被敌人包围过。政委当场牺牲。他是文工团员,没有佩枪,用刀干掉了一个哨兵,俘虏了一个。连夜走了五十多里,把俘虏带回了解放区。我心中的李向阳是刀枪不入的。类似于瓦尔特。方化喜欢说相声,会弹钢琴,会拉小提琴。第一次当日本人是松花江上 。家里养猴,养猫头鹰,观察他们的眼神。 郭振清生活中都叫凌元妈妈。凌元特别高兴。演杨守业的葛存壮第一次开始有了点戏份。方化的松井是最好的。杀死小宝子那段特别狰狞。方化为了这个日本角色后半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实刘烨有点像郭振清的,就是不够他正义凛然。郭振清和方化的儿子是一个班的。方化去上海整容了鼻子还是无法得到老书记的角色。最后一个角色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里的高级离休将领。四个月后去世。
由于长期部队战斗生活的锻练以及长期艺术实践的积累,使他们30多年来在电影战线做出了优异的成绩。……(虽然是第一次独立执导)但他俩都经历过冀中敌后游击战,对原作所反映的战斗生活和人物极为熟悉和理解,因此,能成功地塑造出游击队长和日寇大队长的银幕形象……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丰富细节,使影片拍得生动有趣。//-1999[M]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