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大盗(2019)

The Great HackUP:2022-01-08

隐私大盗

评分:7.6 导演:卡里姆·阿米尔 / 耶菡·妮珍儿 编剧:卡里姆·阿米尔 / 埃林·巴内特 / 佩德罗·科斯
主演:布列塔尼·凯撒 / 戴维·卡罗尔 / 朱利安·惠特兰 / 卡罗尔·卡德沃拉迪尔 / 保罗·希尔德 / 罗杰·麦克纳米 / 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 / 奈杰尔·法拉奇 / 查克·格拉斯利 / 唐纳德·特朗普 / 马克·扎克伯格 / 格雷琴·卡尔森 / 莱斯特·赫特 / 塞斯·梅耶斯 / 巴拉克·奥巴马
类型:纪录片
片长:113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个资风暴:剑桥分析事件(台) / 以私谋权(港) / 黑客人间
上映:2019-01-26(圣丹斯电影节)
IMDb:tt9358204

隐私大盗简介

你曾经填写过在线调查吗?你想知道为什么你会收到你前一天研究的产品的广告吗?害怕。非常害怕。数据已经超过石油,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资产,而且它正被用来发动文化和政治战争。我们正在为控制我们最私密的个人细节而斗争。

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电影奖 最佳纪录片(提名)

简评

你对世界的认识来自于哪里?书本、新闻、媒体、还是实践?人们很难意识到自的想法因何而来,只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就应该被遵守,更有甚者,有些人会固守自己的最初印象。但是,除了自己亲身实践得到的知识。其他来源的信息都是可以被加工的。我们会被有意或者无意的灌输别人的想法。而且,介于对陌生人的信任和自己知识上空白,很容易选择相信。虽然,这里只说了通过获取人们的隐私进行精准洗脑的剑桥分析,现实生活中媒体这方面的能力不比剑桥分析弱,假新闻,春秋笔法。都在默默地有意识的引导观者的情绪。我们应该学会鉴别和思考,杜绝无良媒体和各种公众号的节奏。

重点不是在美国大选怎样被操控,剑桥数据和脸书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这部片的重点是唤起人们对数据对隐私的思考。数据的价值超越了石油,数据成为了分析人甚至操控人的武器;而大多数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信息被什么人掌控利用;没有察觉也很难判断自己是否成为了目标人群,在被潜移默化得影响。片中提出数据权应该是人权的一部分。可怎样知道自己的数据权有没有被侵犯?如何维护这个权利?对生活在大数据时代且依赖互联网的普通人来说,对数据权的思考和捍卫恐怕并不在生活清单上。

比The Social Dilemma信息量大得多,实地追踪了Cambridge analytica在两场大选的数据滥用和操纵,以及记者和吹哨人挖掘事实脉络的努力。用简单的人格测试结合数据挖掘来预测行为,在政治场域内早已外溢出了心理学课堂上的说服技术,科技和社交媒体扮演了决定性的调节者。每一链都貌似是中性的,但无一不为背后的人所用。

好像是在延迟吃瓜,在大学时有跟踪过一段CA scandal,然后就没有太过深入的了解。现在倒好,觉得和两年前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还是被麻痹化了。就数据而言,所有人尤其是互联网平台都有责任就去教育大众隐私的重要性。作为数据工作者,我觉得这部纪录片拍得挺好的,就觉得可能不是很深入吧。kaiser貌似被洗白了,怎么说呢可能钱会吞噬良心吧

★★★★题材很有意思,但是处理得有点乱;其实纠结于事件本身没意义,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数据都被一些常用APP越来越全面的合法掌握(至少目前是),而以前习以为常的生活和社会营销,在得到越来越全面的数据支持后变得超乎想象的可怕,甚至各类软件和新闻推送已经慢慢把每个人困入一个关注范围越来越小的圈子里(你看过什么,就会大量推送相关的东西)。

相比《监视资本主义》,这部感觉要好一点,除了开头结尾基本没有贪图宏大叙事和观点输出,而是努力在可控的范围内记录了更多事实,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各方的复杂性,也更有幽默感和生趣(开头结尾那些俗不可耐的特效怎么回事,想表现互联网除了颗粒风暴你们就想不出别的了么,想不出不如不要,再多特效也抵不上穿越隧道的黑暗里布莱尼一个含泪的侧脸,拍纪录片的还能不懂这。。。)

本片同样也是一部调查式纪录片,并没有给予明确结论,而是设置一个议题,令观众去思考这一现象,但是有点像是纯粹素材的堆积,深度性挖掘明显不够,此外虽然没有结论,但倾向性还是有些明显。生活中无时无刻处于被数据化于各种介质中,而这些介质很容易会被别人利用,而如果保护好我们的隐私,这是一个需要深度挖掘的议题。这部纪录片很明显还不够。

又是一部巴拉巴拉的纪录片,选取的角度是前段时间比较火的特朗普操纵选举事件和英国退欧事件,这两个事情在国际上应该算是大事件了。记录者从选民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现fb与剑桥分析对选举产生了影响,记述了当事人们事后的悔过和自责和不安。从大数据的分析到产生决策,最后到实施,这个过程无可厚非,但是提数的方式就不能违规违法了。针对摇摆选民下手,真的是非常聪明的做法了。。

断断续续看完。感觉自己早已经被墙内的Tech Giants“驯服”成不在意隐私的一群人;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悟,只是对这群有着特别的人生追求的人充满敬意。人的一生很难用“价值”这种东西来衡量。你可以找份稳定的工作直到退休,可以自暴自弃在瘾中过完一生,也可以找到一些值得用一生去追求的事情;也许别人看来会很荒唐,但是只要你乐意,便也值得。

一部深度挖掘剑桥分析这家大数据公司如操纵选举的纪录片。数据隐私是这几年老生常谈的话题,它就像发现新大陆时的金矿——对印第安人来说没有价值;但是对西方殖民者来说,却是如获至宝,如今普通用户就是印第安人,而互联网公司就是西方殖民者。剑桥分析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则是更进一步:他们不仅挖掘了金矿,还用金矿换来的钱去收买印第安部落,以便获得更多金矿。攻心战自古有之,只不过现在以科技的外衣重新出现。它如此隐蔽而又无处不在,确实令人咂舌。(躲在问题背后的重点)

这片除了讲述大家通过新闻已经熟知的FB泄露用户数据,CA分析数据并通过社交媒体推送广告、视频改变包括、不止于首次投票者、未注册投票者及冷漠的投票者在内的他们所谓the persuadables的想法和决定,从而操纵美国大选、几个非洲国家大选、脱欧外,看点在于推动暴露和暴露事件的几个主角。争取个人数据隐私权的David,时事调查记者Carole和Paul,曾在CA工作过的数据工程师Christopher Wylie,及主角/吹哨人Brittany Kaiser。他们因为良心选择暴露事件,在其过程中,受到人身攻击更甚人身安全。但他们的智慧、勇气、道德同相对健全的法律制度让CA这家公司走到尽头。数据时代,当然会有更多CA涌出,但他们的出现让法律得到缓步完善的机会,也未后来人树了榜样。

获得奖项

  • 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电影奖-最佳纪录片
隐私大盗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