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姑娘(2009)
Weaving GirlUP:2021-03-01
纺织姑娘简介
李丽(余男 饰)在一间濒临倒闭的纺织工厂工作,日日过着重复而平静的生活,工作、照顾丈夫和孩子几乎成了她生活的全部。突然一日,李丽被查出患有绝症,余下的生命变得弥足珍贵,李丽决定去北京寻找自己的初恋男友赵鲁寒,了却自己最后的心结。两人终于在北京见面,李丽问赵鲁寒为何当年从西安调往北京后就杳无音信,而自己连续两年寄出的长信也始终没有回复。赵鲁寒听后十分震惊,表示自己一封信也没收到过,也因此结婚。李丽回到了西安,发现丈夫正四处筹钱给她治病,李丽作出了最后的选择……
电影《纺织姑娘》获得第33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及“全球专业影评人大奖”。
获得奖项
- 第4届亚太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女演员 / 最佳导演 - 第32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获奖:Special Grand Prize of the Jury / FIPRESCI Prize
提名:美洲大奖
简评
王全安所拍的故事都是好故事,这个故事好过了图雅和团圆,如此一个好的故事体系里,镜头对准了纺织姑娘这一个阶层,与他的所有电影一样,从小人物和平凡的人身上看到了这个时代的诸多问题,歌颂了那个年代伟大的中国女性其身上所保留下来的隐忍与中国女性特有的智慧,于此同时也看到了她们身上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我认为导演是个浪漫的人,他也完全可以在把这个故事讲的更狠一些,但是他没有,他的电影一直很克制,我可以讲,但是没必要,我觉得这一点有些遗憾,但也不是一个问题,毕竟中国目前安安静静简简单单去讲个故事的人并不多,唯一的问题是在医生的两场戏上,没有处理好
破败的东郊纺织城厂房,铅灰色的冬霾,时代大潮中无助渺小的底层工人,中国版的临终旅行,余男在诊断室外于无声处听惊雷和最后病发时候的演技真不错。那年代男的自行车驮着下岗的媳妇儿去歌舞厅在外边等的场景太真实了,时过境迁火凤凰也终于寿终正寝了。整部戏没有矫情,没有无病呻吟,真实中带着一丝苍凉。人知道自己没多少时间的时候都想知道个答案了却心结,可是搞清楚了又如何呢?真会不带遗憾地走吗?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它真实有力度,余男的表演驾轻就熟,她的呼吸都贴着角色,如果这是我在世间的最后一个夜晚,我会有遗憾吗?所以她去窥探她内心的疙瘩,她不想有遗憾,她也很想坦然地面对生死,纺织姑娘的乐声久久回荡在北戴河上空,给世界一封遗书,good bye.
中国文艺片,讲述大约八九十年代,一个纺织姑娘得知自己绝症之后,去找初恋,找寻自己失去的青春。这些内容看的比较深都可以有隐喻和不同解读。全片余男演技在线,不过各配角不怎么样。比如余男去找初恋吃饭的一段戏,男配听到余男说话之后用一段喝酒来表现自己的情绪,但是演技不到位,观众很那体会导演要表现的意图。
2010年到现在,我们的电影内容创作思路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全安在2019年以后也没有新作品问世了。在本片上映的时刻,电影里面的事件和时间看起来是错乱的,而只要观测的位置稍加退后就能发现其实是历史的循环往复。变化的只有人,如今我们还能在大银幕小荧屏看到余男,明显感觉给她在演技上提供挑战的作品少了。
当亲人深受病魔其害,谁能眼睁睁看着他离开。因为跟父母赌气,女主一时冲动嫁给了现在的丈夫,可没想到她患病,丈夫却对她很好,甚至把房子卖了给她治病。只是片中的娃不懂事,别说年龄太小。导演太能作了,这都是些啥镜头,对剧情推动根本没有作用的女子浴室……嫖娼被封杀了?早就可见一斑。真想啐一句:活该!别给我讲什么外国多少不着衣的各种“名”画,你哪副能给你闺女摆书桌上,天天督促她学习,认识人生美好,坚信爱情忠贞啊?
我这辈子没过好!怪谁呢?给爱人写了百十封信,石沉大海,找个老实巴交的男人结婚,气死父母,可是自己却越活越像老妈,就是不爱自己的男人,没事就吵架。自己的癌症十有八九就是这么整出来的,气死父母不算,还在下意识地戕害着自己。下辈子,如果还这样的性子,估计还是过不好。还好,走得时候,看见自己嫁的男人,是真得爱她,含笑而去。电影拍的挺生活,作为西安人,听着土话,解乡音的馋。音乐的使用也蛮有功底,女主的演技把李丽争抢好胜,不甘的劲头也演得有10分,对身边男人默默给予的幸福觉察,给的镜头时间不够。挺好一部片子,男主一号选的还算合格,演技也称职,可惜男二号,太让人失望。怎么还是一根子打不出 一个屁的人。一个好片,光好故事还不成,非要导、演、拍,加上美工、服装都凑齐了,人生过好不易,就像要拍好一部片子。
纺织女工群体在时代的洪流里逆来顺受。王全安用两段群体裸浴的争议镜头表现她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女主角的书信传情竟然被中国邮政无情捉弄而杳无音讯;一群男人为了生计有说有笑地把自己女人送到黑灯舞厅跳舞,投入陌生男人的怀抱。这些离大谱的情节,也是生活被剥落后的原貌。结局定格在了女主角的笑容上,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她选择了坦然地拥抱死亡,余男演绎得十分动人。片名除了代表女主角的职业,也是一首前苏联民歌,它承载着一代人的美好回忆,也流淌着时代消逝的悲伤情愫
即便人生能重来一遍,也不会有什么不一样。王全安的电影《纺织姑娘》就像余华的小说《兄弟》一样,是一个迟滞书写的时代故事,但即便如此却发现一切依旧并没有改变、没有过时。影片总体舒缓、耐看,编导均衡,余男的表演鲜明入微却并不显突兀,唯一一点瑕疵还是王全安作品一贯的刻意感,匠气有余浑然不足。
冬天的北戴河,二人之间隔着窗户立柱吃饭馆的镜头,让我想起了朱文的《海鲜》,估计王全安看过的。算是巧合也好致敬也罢,先不说这一点。纺织姑娘们洗澡的裸体镜头,是洗去一身凡尘还是展现毫无曲线美的凡俗肉体,而标榜所谓敢将摄影机扛进女浴室里拍摄大尺度的噱头呢?
真实,真诚,女主角的演出十分精彩,整个故事几乎找不到做作的痕迹,大概是我今年的年度最佳之一。或许故事本身并没有脱离俗套,但整部影片的节奏把控、镜头调度、演员的表演都实属上乘,有出乎意料的惊喜。而当一些情节与我的经历重合,我感到害怕。
纺织姑娘与印染男孩的感情纠葛,中间跨越中年危机和绝症暴击,仿佛命运的绞盘拧动,把普通人美好的期许破碎。电影有多处开放性留白,给了不同际遇的人看见自己的机会,你会否也有给一个错过的人写百余封信的冲动?你会否也有为一个不爱自己的女人卖房治病的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