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水师(2014)

The Water DivinerUP:2021-06-03

占水师

评分:6.9 导演:罗素·克劳 编剧:安德鲁·奈特 / 安德鲁·阿纳斯塔西奥斯
主演:罗素·克劳 / 欧嘉·柯瑞兰寇 / 伊尔玛兹·艾多甘 / 杰姆·耶尔马兹 / 杰·科特尼 / 迪伦乔治亚兹 / 斯蒂夫·巴什托尼 / 伊莎贝尔·卢卡斯 / 萨利赫·卡尔翁 / 梅根·盖尔 / 瑞安·柯尔 / 詹姆斯·弗雷泽 / 本·奥图尔 / 杰奎琳·麦根斯 / 杰克·道格拉斯·帕特森
类型:剧情 / 战争
片长:111分钟地区:澳大利亚 / 美国 / 土耳其
语言:英语 / 土耳其语 / 希腊语 / 俄语
影片别名:战火情天(港) / 伊斯坦堡救援(台) / 寻水之人 / 觅水者 / 水占卜师
上映:2014-12-26(澳大利亚/土耳其)
IMDb:tt3007512

占水师简介

一名在澳洲以农为业的的占水师康纳(罗素·克劳 Russell Crowe 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里波利战役后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堡,试图寻找他三个参战阵亡儿子的遗骸。即使一开始遭到军方的百般阻挠,他也不屈不挠,更遇到于伊斯坦堡入住旅馆女主人爱莎(欧嘉·柯瑞兰寇 Olga Kurylenko 饰)及一名曾与他儿子对战的土耳其军官出手协助。康纳抓住一丝希望,为查出真相,穿越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九死一生,只为寻回儿子阵亡的真相,了结自己及妻子的心愿……

简评

演技超神的戏骨大师罗素自导自演的剧情战争电影,果然,把期望放低了再去看就会有惊喜,罗素第一次执导能拍成这样,已经是及格分往上了。特别是找水归来时候的画面,和骑马冲进沙尘暴的场景,这种把人物置于或宁静或躁动的大环境下的镜头实在太美了!

克劳叔的电影处女座,真的能有一种有别于欧美电影的基调,在悲情战争失去三个儿子的消息以及失去妻子后,克劳叔踏上了慢慢的寻子之路,战争硝烟过去,伤痛却无法抹去,昔日敌人帮助寻找儿子,旅馆住宿巧遇爱情,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地域和生活特色缓缓呈现,最后新的一轮战又在酝酿开始,而克劳叔却救下了昔日敌人,就这样,反战思想和高贵的人格在影片中逐步提现,不得不说,克劳叔确实把自己塑造得太完美,影片完成度还是较高,女主也十分美丽…

.1919年,澳大利亚人男主在妻子悲伤自杀后启程去土耳其,此行他是想把四年前战死在加里波利战役中的三个儿子的遗骨带回家,到达后他却意外的得到了土耳其军人的帮助,得知大儿子并没有战死,只是被俘了。期间,他还收获了一段与土耳其女主的爱情。本片由罗素克劳自导自演,具有反战的意义。普通士兵的生命被白白牺牲掉了,侵略他国有什么意义呢?片中除了有加里波利战争,也有土耳其与希腊的战争,这让影片有了一点史诗感。

果然,把期望放低了再去看就会有惊喜。罗素第一次执导能拍成这样,已经是及格分往上了。特别是找水归来时候的画面,和骑马冲进沙尘暴的场景,这种把人物置于或宁静或躁动的大环境下的镜头实在太美了!寓意着回家的毯子的设计虽然有些刻意,但起码把战士在战场上渴望归家的那份感情刻画到位了,谁不想在临死前喊一声“毯咕”就能回到妈妈身边呢?只是剧情整体有些松散,战争场面的调度比较一般,四星,多一星给素的颜值和肉体(bushi

电影跳跃性太大了,仿佛被删减一样?,画面构图有的时候特别美,有时候完全就是没有逻辑?。作为寻子片而且加上一战动荡期,电影剧情居然如此平淡,只有两处高潮,一是母亲死去,二是战场上哥哥的绝望,但也互相没个呼应,可能看预告时候希望这片更好一些,可能更希望看到那场残酷的加利波利之战给我带来的震撼,电影将这场战争的残酷聚焦在三兄弟身临战场上,虽然没我想象那么宏大的表达,但还是在那几个镜头下领略了战争带来的痛苦。我很喜欢罗素克劳演的父亲形象,多愁善感,充满信念,眼神充满悲伤,笑容却如此温暖。

影片开始奥斯曼中校让童兵去找带在身上的望远镜,是想保住孩子的命,不要死在危险的冲锋中,无情的战争露出了一丝人性。接下来康纳妻子思子心痛自杀,牧师念个悼词还要索贿马车,表面仁慈的牧师却露出了无耻的真实面目。这部影片我还是蛮喜欢的,,他能找到儿子我很高兴,而且我也喜欢团员的结局。不过我有两点觉得太不现实了:1. 亚瑟走与不走的转变太过干脆了,前面不走之心那么坚定,爸爸一说我陪你一起死就立刻同意走,连个思想斗争的过程都没有,过于突兀了;2. 康纳最后找回了儿子,又遇到了心仪的女人,这幸福的有点晕啊,总有不现实的感觉。从开头到康纳见到亚瑟那,我都想给4星8分的,但后10多分钟的巨大幸福感吓着我了,!

本片以一战加里波利战役为大背景,讲述了一位父亲历经千辛万苦寻找牺牲在战场上的两个儿子的遗骨以及被俘后流落他乡的大儿子,以宽慰因思念三个儿子过度而自杀的母亲,展现了父爱如山。当眼见一个弟弟已牺牲在自己眼前,另一个弟弟重伤倒地痛苦不堪他不得不亲手击毙他,大哥被未能保护好弟弟们的负疚感折磨着,不愿再回到故土面对双亲,展现了战场亲兄弟之情。在战场上亲自指挥部队击杀三兄弟的奥斯曼帝国军官,在得知父亲历经千难万险追寻儿子们下落时,摒弃前嫌,毅然帮助寻找,展示了人性光辉的一面。片子有关反战、亲情、人性等主题鲜明突出,触动人心,但感觉有些场景设置导演痕迹较重,色调过于饱和,加入与旅馆女经理的朦胧爱情也有些牵强,女主角的表演说不上一种不适的感觉。。

电影确实很一般,剧情和表演都差强人意。但是对于土耳其的历史和风光展示的不错,从一战的加里波利战役到奥斯曼帝国被瓜分,再到凯末尔的民族独立革命;风景更是强行植入,伊斯坦布尔的香料市场蓝色清真寺地下水宫,西部爱琴海风光孔亚的旋转舞城堡村落。让我停下来查了好几次资料,回头找些土耳其纪录片看看

挺好的题材没拍好。前半部节奏还行,后半部剪的乱七八糟,RC的确没什么导演能力,审美也有问题,能把厚重的反战剧拍成肥皂剧节奏。男主和酒店老板娘的关系纯属寻子路上节外生枝,主线一下就散了,后面凭心灵感应找儿子的剧情编的太不细,这种题材至少时长150分钟才能饱满(全片两小时不到)。老板娘&她儿子全程工具人设,行为缺乏合理动机,另外1919年,凯末尔还没有在土耳其发动世俗化改革,女性可以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工作吗?老板娘在酒店大堂不戴头罩?可以单独和非亲属外的男性在一起?当时有这么开放吗?

本片以家庭和寻子作为主题其实挺不错的,但是加入了其他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支线且篇幅略长就有点影响主题的表现了。~尽管篇中的欧嘉·柯瑞兰寇美艳动人,但是和男主之间的戏份似乎多了一些,尤其是最后男主找到大儿子之后又回到旅店,二人再次相逢并表明心意这段有点喧宾夺主。如果影片只是让两人点到为止,并简短的告别,最后一个镜头回到澳洲的农场,描绘父子两人将另两个儿子的骨灰安葬在母亲坟边,效果或许会更好吧!另外,男主在重新找到并试图开导满负愧疚的大儿子时,这里的父子感情戏份其实也可以再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