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妈妈(2015)
评分:7.7
导演:安娜·穆拉尔特
编剧:安娜·穆拉尔特
主演:瑞吉娜·卡赛 / 米凯尔·儒埃尔萨斯 / 卡米拉·马尔蒂拉 / 卡林·特莱斯 / 洛伦索·穆达莱力 / 海伦娜·阿尔贝加里亚 / Bete Dorgam / 路易斯·米兰达 / 西奥·韦尔内克 / 露西·佩雷伊拉 / Anapaula Csernik / Hugo Villavicenzio / Roberto Camargo / Alex Huszar / Audrey Lima Lopes / Thaise Reis / Nilcéia Vicente
类型:剧情
片长:112分钟(法国)地区:巴西
语言:葡萄牙语
影片别名:不做二等媽(港) / 我的兼差妈咪(台) / The Second Mother
上映:2015-01-25(圣丹斯电影节)
IMDb:tt3742378
第二个妈妈简介
瓦尔(蕾吉娜·卡塞 Regina Casé 饰)是一名保姆,在法比尼奥(迈克尔·乔尔萨斯 Michel Joelsas 饰)家任职长达十三年之久,虽然稳定的工资令她的日子越过越好,但这也意味着,瓦尔已经十三年没有见过自己远在他乡的女儿杰西卡(卡米拉·马蒂拉 Camila Márdila 饰)了。
杰西卡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正在准备她的升学考试,她前往母亲所在的圣保罗备考,实际上是希望有多一些的时间能够和母亲相处。见不到的两人朝思暮想,可等真正的住到一起之后,瓦尔才发现她和杰西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母女两人屡屡爆发争吵,不仅让杰西卡无心学习,也令瓦尔十分的焦灼。
第31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提名)安娜·穆拉尔特 第87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五佳外语片 第21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获得奖项
- 第31届圣丹斯电影节
提名:评审团大奖-世界剧情片 - 第21届评论家选择奖
提名:最佳外语电影 - 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获奖:Panorama Audience Award —— Fiction Film - 第32届圣丹斯电影节
获奖:Special Jury Prize —— World Cinema - Dramatic
提名:评审团大奖-世界剧情片 - 第87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五佳外语片
简评
可以给满分的好片子,巴西电影就像桑巴舞一样自带韵律,这种节奏感即有艺术的美又有接地气的自然。讲的是阶级矛盾,但拍的轻松自如并不强制说题,而是在一点一滴里体现着阶级观念和价值差异。落脚点在一个女佣处理各种拉扯的思考,最后她辞职坐在出租屋喝咖啡的那一笑太经典了,女主的这个角色诠释可以列入我个人心里最佳之一了。
母亲与女儿十年未见,期间也不交流,女儿叛逆自我,与生活在一起的父亲也无话可说,保姆妈妈与女主人由于阶级差异蓄积了不满,但是没有爆发,女儿到来,仍是寄人篱下,母亲选择了恪守原则,女儿选择了我行我素,缺乏教养,一旦女儿考试成功,道出了生子的情况,母亲选择了重建家庭,弥补这么多年的缺位,这大概就是女主人接受采访时说的做自己就好。第二个妈妈我觉得是类似于第二性这样的说法,意味着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母亲。
不太理解这么大的女儿会一派天真地不懂阶层差距,特别是她已经生了小孩,并不是没经历过社会的捶打。没有看过纪录片《幼儿园》,但看过几张截图,幼稚园小孩子都理解阶层和权力,所以我不信一个妈妈不在身边长大的女孩会不懂。这个角色很不真实,好像只是影片设置的一个提问人,让影片中的妈妈和观众反思而已。影片结尾很光明,但现实不是。人类可怜,没一个不是被别人踩在脚下搓磨。
非常好看、扎实的叙事电影,不知为何IMDB和豆瓣都没上8分。保姆女主真实到实在不像个演员,查了才知道原来人家是巴西戏剧界扛把子,真的和角色融为一体了。保姆和少年之间亲昵却坦荡,男主人和少女之间狎昵又猥琐,构成了两组互文关系。女儿揭示自己有孩子的刹那,母亲一个表情胜过千言——那是千百年令无数母女关系延续的女性体验。冰淇淋、游泳池这些细节都选得很好。开放式的结局也是最佳选择。
会习惯性地认为女儿想成为拜金女,金丝雀,不知天高地厚无自知之明的丫头,但她明明没有,甚至都去跨越阶层,只是不愿被阶级化的礼仪所缚,女儿获得了小少爷所没有的高分,令妈妈终于敢下水走一遭,没有谁天生就不如谁。只不过,少爷可以高高兴兴地去溜澳大利亚,女儿还得受着母子分离的折磨,拼命换来的东西,别人有成百上千的可替代品。
妈妈自称生而自知阶级差异和上等人的客气,可是自己却没听出女主人对送的咖啡杯的嫌弃,并在小主人落选之际大肆炫耀自己女儿高分晋级。女儿怪妈妈的成长缺席但还是一样选择了为了自己的前途暂离幼子,看不起她对主人的小恩小惠感恩戴德的奴性,却也在其主动提出照顾自己儿子之时立即改口叫妈。前半段很好,巴西根深蒂固的贫富差距等级森严种种细节让人看得如坐针毡,后半段直白的冲突反而没有那么有力
母亲辛苦工作,与雇主建立相对亲密的关系,却无法突破阶层壁垒,而女儿靠实力考学,成功上岸,给未来生活注入更多希望和力量。母亲是双重妈妈,属于两个家庭,收获感有限,直到后来她把为其它家庭付出转向自我意愿的满足,弥补对缺席女儿成长期的遗憾,才是增强底气和自信的开端。
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罗马》和这个比起来,就像一坨屎。Val是我认识的巴西大妈,Jessica是我认识的巴西女孩,所有情节都太真实太有感觉了。深入理解这部电影是需要点巴西文化门槛的,比如为什么Jess在主人家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为什么慈眉善目的Val最后要辞职和女儿在一起共同照顾孙子,为什么Carlos突然向Jess求婚。和巴西人在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你会觉得上面完全都不是个事儿。
这部电影对于人物的刻画简直太绝了,当母女两人刚上出租车时,女儿一直把头别向窗外,一直没有看她的母亲;而当母亲听说女儿高分通过考试,在游泳池里一边欢呼,一边尝试压低自己发出的声音,同时还在不断跟电话里的女儿说我爱你,你是我的骄傲。这所有的场景都完美地还原了母亲对于自己的孩子的全部情感。
好扯啊,虽然在力图塑造女儿的天赋异禀,但光芒四射的才华感电影里完全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才会让观众对她一系列目中无人的行为感到不服气,(连男主人求婚这样的衬托也看上去像人傻钱多)最后,她们这种好似恢复和谐的母女关系是没有办法“和好”和“修复”的。只是电影和世人一厢情愿的happy ending情结罢了。
影片中主要是母女之间的矛盾冲突发展为主线,本以为剧情会四平八稳地进行,在影片的最后一段中却来了个急转弯:杰西卡已经怀孕生子,儿子目前也是在过着自己小时候的生活。这个也是影中的高明之处。以借助他人来完成母女之间的和解,并且这个是瓦尔的外孙,杰西卡的儿子。
对于女儿来说,她看不见母亲站在水中的情形,她只听见水声。但对于观众来说,这一幕却是以一个全景和一个正面的近景展示出来的。可以说,这是一次导演直接向观众的悉心展示,观众起初还反应不过来,待到知悉事情原委,恐怕都像我一样感动落泪了。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里,包含了一个母亲十几年来对于女儿的愧疚、无奈,还有深深的爱。真是一处妙笔:将用意深深隐藏,却在不经意间击中观众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