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炮之街(1995)

大砲の街UP:2022-02-04

大炮之街

评分:8.4 导演:大友克洋 编剧:大友克洋
主演:林勇 / 山田俊司 / 山本圭子 / 仲木隆司 / 中村秀利 / 福田信昭 / 江川央生 / 佐藤正治 / 佐藤蓝 / 长嶝高士 / 石川洋昭 / 喜多川拓郎 / 田中和实 / 园部启一 / 铃木胜美 / 盐屋浩三 / 河合义雄 / 峰敦子 / 大友洋子 / 巴菁子
类型:动画 / 灾难
片长:29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回忆三部曲第三部 / Cannon Fodder
上映:
IMDb:tt6264824

大炮之街简介

在一座由蒸汽驱动的城市中,一家三口展开了一天的生活。母亲去制造炮弹的工厂上班,父亲在炮台担任装填手,小儿子在学校里学习与大炮相关的知识。炮台不停开炮,但敌人的身影却始终没有出现……

简评

《大炮之街》像是一本反乌托邦小说,讲述了军国主义控制下一家人的一天,单调繁冗,极其压抑。动漫往往能够达到电影达不到的艺术表达形式,在这里就有所体现,里面的人物,全部被符号化了,像是上了发条的木偶,如果换成真人来演,象征的意味会大打折扣。木偶般的人,机械化的工作,禁锢人的流水线,生活在城镇中的人已经被异化成大炮的零件,为大炮生产炮弹、计算弹道、开火…他们甚至不知道还有除此之外的生活方式。他们与谁为敌,故事并没有直接交代,小主人公的父亲说:你长大了就会知道。其实没有人会知道,天知道是不是与戈多为敌。所有人因为战争而活,却不知道战争背后的真相,人在极权之下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大众成为了战争的工具和牺牲品,而电影里的统治者把战争当成了一种治理国民的手段,不让他们了解事实的真相,只要他们盲目的狂热。

2022年9月7日;结果放空后的二次确定后,me发现me最喜欢的是这一部,也不觉得晦涩,就挺克制的,画风也比较西化,机械感很平静冰冷和不敷衍,无论是是大炮之城还是大炮之街,都没有CANNON FODDER这个英文标题贴切,也并不容易翻译出韵味;没有背景说明就是最好的说明,外表面是全红的加农炮本身就诉说着不克制和歇斯底里,让人绝望的存在都披着最让人有希望的皮囊,有例行的闹钟和崇拜有无声有慢半拍有失误有给给饮料做保保温或加热的机器有彩色铅笔下的放飞的被定义了的梦想有圆滚滚的大肥肚子抖上一抖的最终操作者有每日命中通告和今日份的城市slogan,以及黄色的音乐头盔;真心也挺岛国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四周不环海的island呀,island是land还是不是…呢?…

短片4 第三部一镜到底,但或许对蒸汽朋克不算喜欢,对其中压抑和大炮表示的某种军国文明感到不舒服,只能说大友真是一个充满奇诡的脑袋,其中更重要的不是对于故事的想象,更像是情景或者是一个虚构世界/社会的切片表现,从这个角度看来,短片特别适合他。 @2020-03-21 16:50:51

所有人聚在一起,全心全意向着不存在的敌人开炮。如果他们不是仅仅只在城里而是向外扩张,那就不是科幻片而是历史纪录片了。为了开炮而活的人。为了战争而活的人。结尾小男孩的“理想”,战争不会放过任何人。《正经乐队的糊涂战争》其实也有些相似之处。所有人都说要御敌,为了城市而开炮,敌人到底是谁,到底是在和谁作战。

动画的一镜到底,形式独特,对于纵深的使用等镜头运动都是采取真人电影的拍摄思维,平淡的一天,描绘了一个极度军国化的空想社会,大部分人都陷入符号与单一的循环当中,极度崇拜暴力而不思考这以外的事,少有的抗议群体与父亲因意外心生的恐惧代表着反抗,儿子则陷入国家机器下“美好”的幻想

战争带来了什么,父亲被压榨成干瘦的老头,孩子从小梦想着指挥战斗。而反看里面的指挥官,仿佛他的作用只是发射炮弹,但是炮弹发射到哪里,敌人是谁,好像不是很重要。就连敌人的存在都是问题,就像电视上播报完后,孩子说了一句,不是跟昨天一样吗?对呀,可能就连电视也都是如出一格的复制粘贴。

应该译为“大炮之城”。蒸汽朋克的画风、反乌托邦的政治隐喻(不算隐喻了,简直是直给,地球上曾经和目前就存在这样的国家,它就像一个架空的斯巴达城邦,也很有纳粹味道)、构图、运镜、BGM 都太炫酷。为了听完片尾曲,我一直拉完了全部卡司表,反正坐在电脑前,我肩膀以上部分真实的蹦迪了。

为了一个看不见的敌人,父亲每天要当炮兵去发射炮弹,母亲要在炮弹厂工作,儿子还要在战争学校里学习如何发射炮弹。整个社会非常僵化,刻板,压抑。片中的城市带有浓重的军国主义色彩,无论是人们戴着的各式各样一战时期的头盔,还是儿子身上那德味明显的制服以及闪电标志。讽刺味道明显。相比《她的回忆》和《最臭兵器》,这部明显要更晦涩难懂一些。

大友克洋在拍了赛博朋克背景下的阿基拉之后又拍了一个在蒸汽朋克背景下的故事,又有点像《1984》,所有人都生活在战争武装的紧绷状态下,但似乎有没有人知道他们要对谁开战。但是想在20分钟里就把这些全部内容表达出来,似乎还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蒸汽朋克时代之下,国家是机器,人不过是零件,统治者编造出一个假想敌,国家人民就奋不顾身成为克敌的零件运作起来。不会有异端吗?即使有,也不影响整体运作,这个机械的工程设定稳定性很高,异端出现不久便会被修复更换。其实没有敌人,只需要一个运作下去的理由和目标,一个人民忠诚团结的理由。像极了一直需要扩张的纳粹国家。在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社会终极发展之下,这种模式也很合理,至少简单地养活了人,但人只不过为了运作到死

举国上下都为了战争而活,成年男子填充炮弹,成年女子制作炮弹但需体力少的手工活,小孩的教育夹杂着对炮弹的价值导向。国家只想要战争机器,甚至不要你的人性。很可怕吗?是的很可怕。听江爷爷的话,我们学好知识以后,才能做正确的事。“值得一提的是大友在这段短片里,采用了类似十九世纪末法国时事讽刺画家琶 埃(Dumiere)的画风,以及极流畅的「一镜带过」手法(「Free as a Bird」的音乐录像带),增加了本片的华丽性。”

三部曲印象最深的是这个,从小对领袖的崇拜,人们活着就像螺丝钉,没有人问为什么只有执行命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造大干,反映在电视机里就是“我们离xxx主义又近了一步,敌人就快被消灭了”。然而,忽视了路边抗议环境污染的老弱病残者,以及那个终极的问题“我们的敌人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