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马(2017)

ZamaUP:2021-12-11

扎马

评分:7.1 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 编剧:卢奎西亚·马特尔 / 安东尼奥·迪贝内代托
主演: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 / 洛拉·杜埃尼亚斯 / 马修斯·纳克加勒 / 胡安·米努欣 / 马丽雅娜·努涅斯 / 豪尔赫·罗曼
类型:剧情
片长:115分钟地区:阿根廷 / 西班牙 / 法国 / 荷兰 / 美国 / 巴西 / 墨西哥 / 葡萄牙 / 黎巴嫩 / 瑞士
语言:西班牙语
影片别名:流亡将军沙马(港) / 薩瑪的漫長等待(台)
上映:2017-08-31(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3409848

扎马简介

扎马,一个出生于南美的西班牙军官,等待一封国王授予他更好的位置的调令。他的处境很微妙。为此,他被迫顺从地接受每项任务。当然,国王的命令从未到来。当发现等待是徒劳的时候,他决定参加一个危险的任务,以期让国王听到他的事。然而,当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他发现他唯一的愿望是活着。

第32届西班牙戈雅奖最佳伊比利亚美洲电影(提名) 第4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KNF奖卢奎西亚·马特尔 第22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非英语片(提名)

简评

不可否认,可以给视觉满分,南美殖民地风情、演员装束、高饱和度的景致与失焦且昏暗的室内光影,几乎每一帧都是眼睛的筵席,不论是面部特写对微表情的捕捉,或是把一个惨烈的事实装在大全景中,创作团队的审美抵达了阿莫多瓦式的极致。配乐的一惊一乍也无可厚非,时有出奇的段落。但叙事结构过于简单,如果用贝克特《等待戈多》式的台词,或者像加缪小说集《流亡与独立王国》里的留白与荒芜一样赋予情节以某种诗性,所呈现出的某种笨拙倒也可以原谅,但所有人的表演像最无聊、最平庸的舞台剧演员一样丝毫无法激发情绪的共鸣,或许那位调情的夫人可以成为唯一的亮点。可他们的调情会让人只想关闭投影仪那一刻飞速打开另一部青春期曾经构成性启蒙的三级片,或者会更希望有一只华丽的鞋子会踩住扎马鼓起的裆部,而不是尾声中舟行水上、却被砍断两只手臂。

当影片播放了30min后发现自己还是看不懂剧情与人物的时候,感觉把注意力转移到构图+布景+色彩上,像纪录片一样看完全片是一个明智之举:电影的很多画面都特别像那种透视法明显、人物古典、造型感突出的欧洲油画,野蛮粗犷且美丽;全身涂满红色,貌似食人族的形象有让我感到真实的恐惧;鱼的隐喻,以及鱼在浑浊的泥水中的视角好评;配乐,实在好听且能联想到王家卫。

六星,全片均由被刻意模糊层次且斩去延展性的叙事团块顺序地连接而成。进入丛林后,团块的堆叠开始加速,事件节点在短暂时间内的连续呈出,挤压出一种有如《女教徒》结尾般的下坠感,而结尾又借助音乐的结构意义扭转语气,陡然回归洒脱,是为惊鸿一瞥。团块外部是松散的,但团块内部却如蛛网般混沌而有机地黏连,大量的长焦镜头将内容充实的各空间层次压缩至一个平面,本应并行的音轨如海浪般此起彼伏,声画各层次均被填满,过载的信息溢出至整体中,在不规则的剪辑点和机位间相互摩擦,生成鬼魅的视线和影像的“通感”,这尤其发生在《扎马》前半部分充满感官刺激的室内调度中。

扎马,一个出生于南美的西班牙军官,等待一封国王授予他更好的位置的调令。他的处境很微妙。为此,他被迫顺从地接受每项任务。当然,国王的命令从未到来。当发现等待是徒劳的时候,他决定参加一个危险的任务,以期让国王听到他的事。然而,当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他发现他唯一的愿望是活着。

结尾算是挽回一城,闭锁感打开,蛮荒寓言浮现,而在此之前都陷入了一种焦灼又阻滞的观感中,虽然是和扎马的形象与命运形成了联同,但是也一定程度阻碍了观众进入。多处背景音加重来制造景深效果反映扎马心理处理的很好。不过就文本而言只是把『为奴十二年』里法鲨作为奴隶主在殖民制度下的囚徒困境抽出来换个侯孝贤式的拍法,内容没有很透彻。

类似赫尔佐格《阿基尔,上帝的愤怒》。南美殖民地行政长官扎马始终没有等到一纸调令,忍受情欲的煎熬和异国的孤独,被拖欠工资,陷入印第安泥沼,走向覆灭。夜行的印第安瞎子大队,殖民者的土地上的无边暴力,扎马的问题在于选择相信了不可信的官僚体制,成为一条被水排挤的鱼。电影进入南美历史现场,呈现日常片段,乏味、真实。

看得我一脸的问号。细节是丰富的,内容是扎实的,节奏却是模糊的。构建电影生态是对的,但是这么模糊焦点地拍,艺术设计再好我看和流水账也没有什么区别。这么一对比,扎马更精致但还是无头的女人更好看,至少让人看进去了不是像这部一样观感干涩到看到最后直翻白眼呜呼哀哉 PS:这片子证明了一个糟糕的翻译字幕对观感会有多么毁灭性的影响

。第一部马特尔,实在名不虚传。风格极具原创感,通过画外事件、缓慢克制的叙事/剪辑/表演节奏、模糊时间流逝程度的剪辑、画幅限制、前景遮挡、虚焦镜头、色彩饱满且如古典油画般的摄影美术等营造了一种「迷茫/迷失」的情绪。这种情绪在文本上对应了当地治安官男主的心态:他作为土生土长于此的殖民者后代想成为殖民者但又被殖民者轻蔑地当工具,于是他既是殖民者也是被殖民者(或者说既不是也不是)。这不仅是男主的困境,某种程度上也是阿根廷许多非原住民国民的身份认同困境。不过影片叙事脉络太复杂,严重影响了观众对影像的感知,。具体长评。

殖民者的视角,重复的句子,油画般的摄影,由冲突构成的电影。扎马困于囹圄而无处可逃,社会环境、场景设置和摄影机景框之内的压迫感充斥整部电影。外加劫匪与只存在于传言之中的维库尼亚·波尔图,增加了影片的种种不确定性。情节上有着对主要镜头和段落的省略以削减连续叙事对片段叙事的破坏。整体风格冷峻,与戏谑的音乐相照,让人绝望。

不管是文学,还是电影,拉美的叙事作品总时不时呈现出一种现实的突变,一会儿在常识之内,一会儿又在常识之外;也总会存在一个神秘的声音召唤着一种开拓或寻找的仪式,这个声音像幽灵一样,无法找到,但却时刻施加着其影响。马特尔寻找到了一种在地化的方式来讲述这个历史故事,但这种方式并不是很容易为人们接受。

。第一部马特尔,实在名不虚传。风格极具原创感,通过画外事件、缓慢克制的剪辑/表演/叙事节奏、模糊时间流逝程度的剪辑、画幅限制、前景遮挡、虚焦镜头、色彩饱满且如古典油画般的摄影美术等营造了一种「迷茫/迷失」的情绪。这种情绪在文本上对应了当地治安官男主的心态:他作为土生土长于此的殖民者后代想成为殖民者但又被殖民者轻蔑地当工具,于是他既是殖民者也是被殖民者(或者说既不是也不是)。这不仅是男主的困境,某种程度上也是阿根廷许多非原住民国民的身份认同困境。不过影片叙事脉络太复杂,严重影响了观众对影像的感知,。具体长评。

#1st 岛展# 第十二部:影展结束前匆忙补完最后一部。电影的摄影和表演都很厉害,只是入戏有门槛,若缺乏对故事背景的了解,或是对荒诞想象的延伸,亦或是对舞台剧化设计的认同,则非常难以跟上整个故事。(斗胆说一句,这部电影给我营造了一丝马尔克斯的错觉,它絮絮叨叨的文学性并不令我生厌。)

获得奖项

  • 第32届西班牙戈雅奖
    第32届西班牙戈雅奖
    提名:最佳伊美电影
  • 第22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第22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非英语片

相关影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