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反应(1999)

InstinctUP:2021-07-02

本能反应

评分:8 导演:乔·德特杜巴 编剧:Daniel Quinn / Gerald Di Pego
主演:安东尼·霍普金斯 / 小库珀·古丁 / 唐纳德·萨瑟兰
类型:剧情 / 悬疑 / 惊悚
片长:126 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直觉 / 沉默的本能
上映:1999-06-04
IMDb:tt0128278

本能反应简介

鲍威尔(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饰)是一位专门研究黑猩猩的人类学家,他在卢旺达长期观察观察当地黑猩猩的活动。然而两年前,这位性情温和的学者突然性情大变,杀了两位当地的森林管理员以及伤害了多名管理员后神秘失踪。如今,他终于被逮捕归案,关押在美国高度戒严的精神病监狱。
  年轻的精神病专家卡尔特(小库珀•古丁 Cuba Gooding 饰)意图揭开鲍威尔精神失常之谜而一举成名,于是他深入到监狱直接与鲍威尔进行对话。鲍威尔一开始对这位访客充满敌意,身为人类学家的他在卡尔特面前一点也不落下风。随着对话的逐渐深入,卡尔特渐渐了解到了事件真相:鲍威尔杀害的管理员其实是偷猎大猩猩的恶棍……

简评

观感类似于绿里奇迹和肖申克的救赎,但是讲的东西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我所理解的’instinct’应该就是指的gorillas接纳了他、他也在受侵犯时保护他们而作出本能反应。看了大家的短评,觉得他抛弃女儿和保护猩猩们不冲突,而且作者想表达的是反对丛林法则叭…还有自己尚未理解剧里’illusion’和’taker’的意思

哎,编剧导演是极品哎,2分。好好补充两句。取名讨巧,让人想到大热片本能,不过其实是两回事,可见翻译或导演此处的”讨巧”。片头剪辑,一个猩猩闪过加一个”重要”演职员名字,如此组合重复10多次,硬生生把空无一物的开场拖了5分钟。冲着安东尼奥和罗伯特去的,两位那时候应该已享影坛荣耀,所以此片纯粹为了”生活”。单薄的演出,每个人感觉只是自己,演员之间即使有对话,却没有链接,自己说自己,自己的说完就完事了,有点不敢想当时整个团队是如何共处和运行的,才能产出如此”个性分明”和”独立”的作品。另外一位男主的演技,如果真的可以叫演技的话,那么很适合primary school 毕业典礼。谈回编剧,语言平易近人到用不到大脑,故事架构散落好比天上繁星,推进如同挖掘机垦荒。

本片通过客观视角的囚犯与狱警、主观视角的黑猩猩与猎人两组对比关系,深刻表达了对弱势群体和野生动物的关切。要平衡处理好上述两条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线已是不易,而本片在此基础上更无缝穿插了心理医生逐步实现自我认知和父女关系修复两条支线,剧本和导演的功力令人叹为观止。除此之外,两位主演的出色演技和高度契合剧情的配乐也为影片加分不少。

责任与本能,希望和欲望,控制或幻想,自由还是他乡。白人生物学家老头和黑人心理医生小伙,怎么搭都不会出错,taker or illusion,自由是权利还是幻想,人类从来没有站在食物链顶端过。从监狱中的体育馆,到非洲野外丛林,束缚与自由,价值观部分输出可圈可点,但结尾交代不明,女儿角色铺垫太长也显得乏力,罪犯也有向往墙外自由的权利,法治系统也应该是让人改过自新而不是弱肉强食。

一部非常90年代风格的电影,很理想主义。动物研究学家包伊森痴迷猩猩,最后完全融入不愿再回到人类社会,前途无量情商感人的心理学医生小柯一直试图帮助伊森免罪并在这个过程中两人建立深厚情谊,通过老包的讲述让我们知道一个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燃鹅我不太同意老包的观念。人类进化到这个阶段已经不能再适用原始丛林法则,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也不可能放弃控制,那等于把枪再次递给别有用心的猎人手中而自己赤手空拳。我觉得这个内核有点像亨利梭罗那套说法,瓦尔登湖也很美,但是我们还是要用wifi。

随便就能猜到又是这种想要反进化论回到原始时代的理想主义。角色行为发展缺乏逻辑,老美又来给你bb自由啦控制权啦,当然你自己大可以返璞归真,但是没必要宣传这种无政府主义思想。人类却是被无数无形的束缚禁锢,但是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为了利益最大化。最后又开始用亲情包装,责任和自由可是相悖的啊,ambivalent。

大猩猩能把自己的宝宝给人类抱抱,猩猩宝宝没有戒备地一边抚摸一边感知人类的面容。五官之间的沟壑,打结而缠绕的长发,还有毛绒绒的好奇小手手。电影在这里呈现了人类与动物之间充满信任的亲密接触,可能这种情况真的存在,也可能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画面。可就是这副画面,让作为生灵的包博士,与非人类别的生灵做交流,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控制”会夺走“幻想”。

我上初中熬夜看完佳片有约的《本能反应》,看完之后那晚失眠了,好长时间不能从戏里面走出来,一直在思考很多问题,一直到现在,《本能反应》仍然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我喜欢看文艺片,或者是这种深刻的片子,但是有一点不好,每次看完这种基调忧美的电影,我的心情总是很沉重

一部律政片,虽然不算很闷那种,但既不惊悚也不能算悬疑,非我所喜。讲执拗情障的教授在密林研究猩猩被人冤屈杀人入狱,律师小伙困难地与之沟通并逐渐交笃助其翻墙之事。鹤健士总是饰演这种铁窗恶汉,而本片这个六亲疏离连女儿都抛弃的自闭之人很难相信他会有善心去爱动物。出差粤西用三天才陆续看完。

每个人都具有两种角色,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人对被统治有本能的恐惧,因而只愿放大身为控制者的一面,结果导致人拥有了误以为自己是造物主的傲慢,但同时被统治的恐惧挥之不去,因而人不得不牺牲掉天性中的另一些东西,比如平等,比如自由。这是一个无法停止的游戏,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可以看作人类文明的规则之一。最后的破窗而逃以及拥抱大雨和《飞越疯人院》与《肖申克的救赎》异曲同工,打破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枷锁,打破规则,回归自由,即使这在如今看来是一种过于理想的状态,但依旧有存在的必然。

剧情、人物设定(患有精神病的阶下囚主角、面目可憎的狱警和监狱长)、故事背景(监狱)乃至最后一幕“雨中拥抱自由”都让我联想起《肖申克的救赎》与《沉默的羔羊》,但我更欣赏本片。《本能反应》用雅俗共赏的手法探讨了环境和动物保护等更深刻的议题。安迪最终只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伊森则拯救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更多生命,也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实在不喜欢那个年代的配乐,听似与剧情发展有关,用于烘托气氛,但过于浪漫化且这类配乐都有独立的叙事性,本质上跟片子是相互独立的,导致全都呈现一种斯皮尔伯格式的商业片“油腻”味道。这就像文艺复兴之后、现代主义之前的架上绘画,形式自成体系,不管主题是战争、风景、民俗、人像……全都像呼上了一层不真实的油泥,让内容与观者相互隔离,你确实看的是某些故事,但这些故事却只是画中的故事,观看的姿态就只能是端详,而不是融入和体会。与其这样,不如不要加配乐,用更直接的声效,甚至声效也不要有,带来的体验也许会更猛烈。片子的主旨虽然是保护大自然,反思人类的控制、自由的自以为是的“幻想”,看似是左派思想,但最后依然回到了美国偏右的主流价值观上,像“保护家人”一样保护大猩猩,依然是浪漫化的,甚至算是人类的另一种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