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娜的沉默(2008)

Le silence de LornaUP:2021-01-11

罗尔娜的沉默

评分:7.6 导演: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 编剧:让-皮埃尔·达内 / 吕克·达内
主演:安塔·多布罗西 / 杰瑞米·雷乃 / 法布里齐奥·隆吉奥内 / 摩根·马林
类型:剧情
片长:USA: 105 分钟 / France: 105 分钟地区:法国 / 比利时 / 意大利 / 德国
语言:法语 / 阿尔巴尼亚语
影片别名:沉默的萝娜 / 洛纳的沉默 / Lorna's Silence
上映:2008-08-27
IMDb:tt1186369

罗尔娜的沉默简介

罗尔娜(艾塔·多布雷西Arta Donbroshi 饰)通过一桩移民婚姻取得比利时合法居住权,她和她那个跑遍欧洲打工赚钱的阿尔巴尼亚男友索科尔(Alban Ukaj 饰)最大的梦想就是存钱合开一家酒吧。
  瘾君子克劳迪(杰里米·雷乃 Jérémie Renier 饰)通过 与罗尔娜结婚帮她拿到比利时合法居民身份,同时他也从中间人费比奥(布里奇奥·罗吉恩 Fabrizio Rongione 饰)那里拿到一笔钱。中间人费比奥一边策划用过量毒品害死克劳迪的阴谋,一边和罗尔娜准备合作通过同样的方法使一个俄罗斯人成为比利时公民。在罗尔娜和克劳迪一起生活期间,居然生出几份温馨的感觉,汉尔娜决定尽快和克劳迪离婚从而让他免于一死。
  克劳迪因吸食毒品过量而死,罗尔娜按照原计划进行的相当顺利,可是她却感觉自己怀孕了,而且她告诉费比奥孩子的父亲是克劳迪。
  在2008年第61届戛纳电影节上,达内兄弟凭借此片获得主竞赛单元最佳编剧奖。

第6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吕克·达内 / 让-皮埃尔·达内 第6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最佳编剧吕克·达内 / 让-皮埃尔·达内 第21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安塔·多布罗西

简评

创作手记里写的几个原始设计很打动人,克洛迪试着能不能双手抱起罗尔娜,以及罗尔娜在用假睡保持对整场谋杀的沉默,不过片子里都没用到,看来老杜说的成片和初稿想法的距离往往很大是真的,一个合格的创作者不会死命坚持最初的念头,而是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找到更合适的设计。也是一个三幕的形式来构思,但打点以及分段没有那么近乎死板的精确。结尾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特别是和肚里幻想儿子的对话很刻意,不好,反而到听见鸟叫做结尾就OK了。以及似乎有点太刻意的去除重点场面了,不是先看导演手记甚至会容易抓不到想法。不过手记里自曝自己想人其实会很悲观,最初的构思也符合悲观的态度,不过最终成片往往都把结尾改了,留一个光明的尾巴,是哥哥的意见?还是制片人的意见?

#5#,删减版真的很影响观感,节奏被打断了。不算特别好,但镜头还是给人诗意,就很达内。罗纳拒绝1000欧额外奖励,对警察哭诉,将克劳狄剩余的钱还给他母亲,被拒后将钱埋在土里。到,主动取下空调出风口的1000欧,将埋在土里的钱挖出来,将钱放进口袋里,装钱的信封随手一扔。再到,计划失败后,厚厚的钱还回去,深爱的男友塞回给她2张纸币的薄薄信封。以上,真是讽刺。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克劳狄,他的无助和依赖特别的真实,喝水时紧紧抓住罗纳的手,玩牌时一改常态的兴奋,像个孩子在贪恋不知道算什么爱的爱。我甚至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真让我害怕,和讨厌自己,给人负担。整个观影过程,我在疯狂的想一个人。

最近一个月看了四部达内兄弟的电影,每部看完都想吃点什么,虽然片子里人物进食的场景很少、出现的食物也很简单,无非是土司、咖啡、三明治、薯条、苹果馅饼之类的可以基本满足果腹需求的东西。今天我突然意识到,激起食欲的其实并不是“食物”之“美味”,而是“咀嚼”之“真实”——在达内兄弟的电影里,不是一个演员在这一幕表演吃,而是一个人此时此刻正在吃。

“执念”作为一种爱的具体表现被污名化了,达内在成为现实主义作者前就早已与粗暴的「苦难」陈述分道扬镳,动作行为始终贯穿着他们的创作理念,关于如何悄无声息地呈现一个人认知的改变和对环境的逆反,关于如何从私念到执着的牺牲。罗尔娜在逃脱过往“身份”的那一刻就已经完成了对自身存在的推翻重塑,是否孕育生命、是否脱离危险的追捕都不再重要,她终于寻得了“爱人”的能力,这个外化概念在其以往作品中难以直接寻得。而且达内也完成了从镜头调度到剧作推动人物的去「情绪」转变,成为了真正走在时代“注视”的前沿开路者,绝对算得上是一次非常典型的戛纳剧本奖,给的几乎是毫无悬念(结构信息量都是史无前例的宏大丰富且工整),这种情况下整个视听不应成为被诟病的理由。当故事成为姿态本身,任何凝滞的时刻都会变成拥有无限牵引力的缓冲留白。

一个移民女人的自我救赎历程,获2008戛纳最佳编剧。,移民生存题材上溯至[一诺千金],女性视角承续[罗塞塔],树林收尾似[单车少年],本片亦是达内兄弟此前的演员班底大集合。,完全符合三幕剧模式,大胆的是在中点对关键事件进行了省略,之后又放弃对核心悬念(孩子是否存在)的揭示,转入疲惫、孤独而充满开放性的结尾。,唯有女主与移民婚姻中介在车内的对话场景使用了严格的正反打,二人始终分立于不同景框中,彰显出了两人的针锋相对。,达内兄弟用了五次配乐,前四次为叙境内有源音乐(前两次为房内丈夫开启的音响,后两次则是两场舞会的背景乐),收尾则用了画外的贝多芬钢琴曲。。()

呂克:一方面,是有必要必須針對劇情注射進一些資訊。給這些資訊,而且是在給資訊的當中又擋住了其它東西,這些東西會讓觀眾處在等待的狀態。另外一方面是當敘事的發展如果太難讓人理解的話,就會阻止人再繼續跟隨羅娜原來的路徑,而且可說是她的道德路徑。寫這劇本的困難度在於該如何讓這兩極能互相保持在平衡的狀態。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必須時常掌握到整體、要看到整體。這挺花時間的。

再次感受到「达内兄弟」的导演功力以及他们手持摄影的与魅力,演员写实化的表演让跟随人物运动的摄影机仿佛是客观记录生活一般的存在。不过这次获得第61届戛纳电影节 最佳编剧的故事反倒让我有些不够满意:虽然罗尔娜可能是为了转移克劳迪的毒瘾而选择与他发生性关系,但两人刚发生争执/肢体冲突随后就上演如此情节,再联想到后续的剧情发展,不免让我有种为了制造矛盾冲突而刻意设计的感觉……尽管如此,个人整体观感还是挺不错的。

【7】依旧是在照顾人性道德的达内。一切明明没有什么问题,但道德的内疚让本片变成自我惩罚。孩子是不存在的,但她却见接地参与与杀害了那个求她,卑微需要她的“大孩子”。道德感与愧疚的精神惩罚让90几分钟的电影充满了奇情的奏效感,让“惩罚”变成那个不存在的孩子,扎在所有人的心里。唯有悲凉的沉默。

不以死亡来写死亡,而是用死亡前男人戒毒成功骑着新单车和女人挥手的美好,来奠基死亡。在最美好的时刻的下一幕,直接宣告死亡的来临,一种错位的美好残忍。恶,但不黑暗;善,但不鼓吹,人性是感性又辩证的。一样的底层灰色地带人群的良知觉醒故事,不知标题为何要叫罗尔娜的沉默,她也没沉默啊,不如叫罗尔娜之子。

这个剧本真是越细想越妙,拥有很强的情节,但达内无意着眼奇情而着眼于女性的道德困境。开场就是犯罪已发生,很快推进聚焦到罗尔娜和克拉迪的相处过程,两个孤独的工具人如何一点点温暖对方。克拉迪结局的省略,正如达内采访所说的,省略可以让罗尔娜的“孩子”合理诞生,极简主义的虚实结合。省略的写法对于习惯有情节铺垫的观众来说,需要花点时间理解。也许达内并不想让我们共情。

封面我还蛮喜欢的。果然和罗塞塔是同一个导演,看的时候感觉有点像。但相比罗塞塔我更喜欢这一步,但是好像被删减了不少,所以看的时候还蛮一楞一愣的。第一次感觉到一愣是自行车分开之后就切入到道友死亡。还有突如其来的怀孕。但是后面了解的好像是导演,故意这样做的。但好像还是有被删减掉的,也不知道是啥。我还蛮喜欢那个道友的,觉得就像小孩子一样。看到他们突然变好的时候还幻想了她们真正在一起的画面,他们的互动挺甜的。关于孩子怎么说呢,是她人性的发现吗?可惜了道友。女主确实挺沉默的翕然,他是女主,但又感觉必须得依附其他的男人。结尾我不喜欢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没必要

导演:这部影片说的是现在,说的是以他们各自名义的男人和女人,准备谋杀某人。我们也谈及了有些卑微的生命价值。你能说这也是政治。但我们从不将其看做是政治影片。我们想要讲述一关于现代人的故事。在欧洲,有许多导演都将作品定位在同一个领域:移民。目前欧洲生活中的最混乱的一面。这不是审判。电影最适合表现这样的题材。

获得奖项

  • 第21届欧洲电影奖
    第21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女演员
  • 第34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第34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外国影片
  •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第60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编剧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36届土星奖
    第36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国际电影
  •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第61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编剧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