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浩劫 第一季(2003)

Mayday Season 1UP:2021-10-08

《空中浩劫》(英语:Mayday、Air Crash Investigation、Air Emergency 或Mayday: Air Disaster)是一个由加拿大制作的纪录片节目,由Cineflix制作,早期节目星芒媒体(astral Media)也有参与制作,其英文原版分别在世界各地的国家地理频道及Discovery频道播出,加拿大魁北克省在Canal D以法文播出,中文版则由多个电视台获得其版权。此节目主要介绍1970年代黑匣子发明之后所发生的近代重大航空事故。目前已经播至第二十一季。在第三季时,有三集穿插铁道事故及航海事故(这三集在其他国家播出时未必归为空中浩劫系列,台湾国家地理频道将此三集列为“浩劫现场”系列)。香港电视娱乐由旗下频道ViuTVsix播映。

演员表影评剧照播出时间剧情介绍 结局 主题曲
空中浩劫 第一季

评分:9.5 导演:Greg Lanning 编剧:Stephen Bogaert / Bill Ratner / Jonathan Aris
主演:
类型:纪录片 / 灾难
片长:地区:加拿大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空难日 / 空难奇案 / 全球空难调查 / Air Crash Investigation / Air Emergency / Air Disasters
上映:2003-09-03
IMDb:tt0386950

名称

此节目在不同频道播出有不同的英文名称,于加拿大的Discovery频道播出时称为“Mayday”,在美国播出时称为“Air Emergency”,而在国家地理频道播出时称为“Air Crash Investigation”。在中国,主要称“空中浩劫”,各电视台播出时采用的译名则较为混乱。CCTV-9的“寰宇地理”时段采用的译名为“空中有难”,而在马来西亚航空370号班机事故发生后,CCTV将本节目引进后翻译成“空难调查”,先锋纪录频道采用的译名则是“空难日”,中国教育频道则将其列为“空难奇案”系列。此外亦有不少系列节目或多或少引用空中浩劫系列纪录片的片段,但并非所有系列节目均为专门讲述空难之节目。

制作手法

《空中浩劫》会以模拟演出的方式,分别以乘客、机师等不同人的视角,从事故发生前一段时间到事故发生、后续善后及调查为止,重现事件的整个过程。

在片中会穿插对于乘客及机师的访谈(若有生还者愿意受访时)或播放航空交通管制录音(若有事故发生时录音,且相关单位允许公开时),另外也会访问空难调查人员、目击者、相关人员的家属等。取材以事故调查报告及相关新闻报导为主;若因调查单位不公开报告以致无法取得事故调查报告时,则会征询相关专家的说法以拼凑出全貌。

同时,为了让观众了解相关事故的发生原因,片中会加入相关航空知识的简介。

《空中浩劫》会对于飞机外观、航空公司涂装、空服员制服、机场等做考究,但也并非100%做到与当时完全一样,偶有不相符之处,比如飞机驾驶舱混用,飞机外貌混用,飞机涂装使用错误,宽体机事故使用窄体机机舱等。另外,早期的集数有较多重复使用的片段(如大雨中的跑道画面)。模拟演出时,会找与当事人相貌近似的演员来扮演该角色。

评价

此节目在多个国家收到不同观众的赞扬,本节目制作者也因为制作世纪大空难而获得了第25届双子星大奖的“最佳纪录片画面制作奖”。此节目第五季也在双子星大奖的“最受民众喜爱的节目”中被提名。

各集内容

主条目:空中浩劫各集列表

截至2021年6月6日,已播出200集,包括5集“灾难中的科学”,3集“铁路航海事故调查”和17集特辑。

简评

非常精彩的安全教育纪录片。第一季包括:联航811(设计问题舱门爆炸),美航1420(暴雨冲出跑道解体),瑞航111(娱乐系统电路失火),秘鲁603(静压孔被堵系统全部失灵),阿拉斯加261(水平尾翼螺母超期服役),越洋236(漏油迫降)。有的事件比较惋惜,但也会有很神对应的机组;比如越洋236竟然在完全无油的情况下滑翔一百多公里成功着陆且全员存活,实在是叹为观止。一点感触:总有人为利益忽视安全,冗余设计真的很重要,所有事故都应吸取教训(海恩法则)。有人因此去世了,而更多的人会在心里永远记住那一天,并在此后深远地受到影响:「隔天,我在医院再次醒来后,不敢相信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车辆川流不息,太阳仍然高挂在天空……生活步调丝毫未变。但对我和其他很多人而言,时间似乎就停在了那天。」安全无小事。

叙事手法基本都遵循着后期还原事故过程,生还者/死难家属,专业人士采访,分析事故原因,反思事故以及可以防范的措施这一套结构。中规中矩的叙事手法以及题材很吸引人。可以看出事故原因大部分是人为造成,很多集还涉及到人为掌控与计算机掌控优先权的哲学问题。近期因为经历了一次危险的飞行后对这类题材很感兴趣,还好最近都不用坐飞机,难以想象在空中飞行的这种特殊情景下,脆弱甚至无能为力的人要怎样面对濒死体验。

有些灾难却是各种不利因素“默契”的聚集在同一点上造成的。哪怕其中一个条件不成立,或许灾难就不会发生。而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变化不定的,当人想要用人力去对抗自然力量速度时,往往是悲剧的结局。空难发生是悲伤的事情,特别是有人的伤亡,即使人员幸存,也要谨记航空安全很重要,希望用人命换取教训与安全经验的事情越来越少,而科技的不断进步也是一种保障。

很优秀的纪录片,居然是加拿大制作的吗?!学习到了很多飞机知识,一集大概40多分钟,前20分钟还原事故现场,穿插各种乘客、机组的回忆,后20分钟讲述调查结果。第一季的案子年代距离现在有一点年头了,很多教训都得以改进,看过唯一的想法是:尽量不要坐红眼航班,白天更能看清地形。

联合航空811号航班幸存者:航空界宣称,如果要进场更换这些线路,他们就要停飞所有飞机,并蒙受重大损失,每十年报销一架飞机,或每五年报销一架飞机,死个两、三百人,这种代价是难免的,这种代价是难免的,这就是他们的如意算盘,只要他们的亲人不在飞机上,没有成为他们追逐商业利益的牺牲者就行。

看完第一季我就理解为什么《空中浩劫》系列纪录片每一季的评分都这么高了。这是我们对曾经犯下错误的深刻反思,是他人用生命换来的宝贵经验,更是在提醒人们要敬畏和珍惜生命……在看这部纪录片之前,我对空难的认知仅仅局限于那架失联的马航,所以以为航空事故只是极小概率事件。而现在觉得,自己每一次乘坐飞机都是在用生命赌博,赌自己能不能平安降落。安全落地了,就要感恩这架飞机没有在此次飞行途中发生故障、或是机长高超的驾驶技术和老道丰富的飞行经验救我一命。若是不能,只希望是痛快一些的死法,别教我临死前还要受尽恐惧和绝望的折磨。唉……死亡和灾难教人心情沉重……

在各种航空器灾难里,人们都注意力往往被刻意转向于不可避免的小概率性偶发意外,而被藏起来的那个魔术主角叫做“成本”,经济上行期,维护人员时间等成本自然不算什么,可一旦进入下行螺旋,减员增效压缩成本就成为组织必然选择,但在行政主导一切的体系内,最终被“优化”掉往往可能并非臆想里的“真冗余”...空难如此,地铁亦然,甚至几个大厂离奇宕机也是如此...欢迎来到下行螺旋的轮盘赌时代

真人真事的记录片,值得一看。印象最深的一集,忘了是哪一季的了,由于维修人员的失误把螺丝钉钉错了方向,导致机长位置的玻璃脱落,机长被吸出窗外,就那样挂着几个小时直到副机长把飞机降落,机长死里逃生,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身体恢复以后竟然还是回去开飞机,直到退休,这心理素质太强大了。每一个案例都拍得很好,而且神剪辑每次都是要到最后一分钟才揭开事故的谜底,看得人好着急~

最喜歡的紀錄片,簡直讓人欲罷不能。疫情期間不能坐飛機,就從第一季到第二十二季挑了些經典的看,不論是拍攝技巧還是內容製作均飛越進步,而且挑選演員用心,盡量貼合現實人物外貌,演技更是無可挑剔,讓觀眾切身體驗到機組在與死神搏鬥時的情感變化:警覺不安、驚懼無措、冷靜堅持、心有餘悸。印象最深刻的幾集:雖敗猶榮JAL123、機長掛機英航5390、幽靈航空太陽神522、哈德遜奇蹟全美1549、博南拉桿法航447、衛民推桿勝安185、資本之惡Manx2 7100。我們都懼怕死亡,卻又被它吸引,真是矛盾。

很有意义的纪录片,虽然大多数事件有些沉重。机械结构的微小不合理,地勤人员的疏忽,航空公司和监管部门的逐利……各种工艺和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以一次次的惨痛教训作为代价的。学工程的人应该看看这些纪录片。另外,虽然电动飞机小型飞机发展势头迅猛,无人驾驶智能辅助技术不断进步,但飞机要像汽车那样普及,至少在当下仍然是天方夜谭。在实现的过程中,必定还有数不清的代价。

太痛惜了,拍得又很精彩,隔了好久都不知道写什么,在航空已经越来越不容错的现在所谓安全靠的还是前人一个个的错误过失,这实在不是什么开心事。死于惊恐的人们永远都不会知道死因是什么,夜晚大洋底的肢解和火堆里的遗书纸片,直到灾难真正降临在自己身上之前我们都是生产了一点廉价共情的可耻的幸运儿。

最开始对空难类型的纪录片感兴趣始于马航370,之后找到了空中浩劫,这是我唯一看过十几季的纪录片,最开始的时候是当下饭电视剧的看,后来有事没事就点开来看,虽然最后几季有些没太看全。记忆最深刻的几集就是乌柏林根空难,日航123,特内里费空难,法航447还有洛克比空难,虽然大部分都是前几季的内容,距离第一次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这几集真的是难忘,或惨烈或惋惜或愤怒。等有时间会在从头看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