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2014)

CopenhagenUP:2021-02-09

哥本哈根

评分:7.4 导演:Mark Raso 编剧:Mark Raso
主演:格辛·安东尼 / 塔姆金·莫钦特 / 塞巴斯蒂安·阿梅斯托 / 米勒·迪内森 / 奥利维亚·格兰特 / Thomas Buttenschøn / 马丁·赫斯特贝克 / Gordon Kennedy / 弗兰丹尼可·达尔·汉森
类型:剧情 / 爱情 / 冒险
片长:98分钟地区:加拿大 / 美国 / 丹麦
语言:英语 / 丹麦语
影片别名:青年与少女 / 哥本哈根情缘 / In Copenhagen
上映:2014-10-03(美国)
IMDb:tt2459156

哥本哈根简介

28岁的威廉(格辛·安东尼饰)因祖父的一封来自丹麦的信,决定与好友杰瑞米(塞巴斯蒂安·阿梅斯托饰)及其他的女友(奥利维亚·格兰特饰)前往哥本哈根探寻自我。在根本哈根,威廉认识了当地女孩埃菲(Frederikke Dahl Hansen饰)并逐渐爱上了她。但是某日,威廉发现埃菲竟然只有14岁,他意识到要认真对待这份感情……

简评

如果减去那个吻,我可以五星,两位主演都太棒了,尤其喜欢女主,纯真和早熟在随意地切换。一场动人心魄地寻找最后的家人之旅却迎来了一次只能无疾而终的邂逅,双方都得到了彼此所需,却又在结尾顺理成章消失在漫漫人海中,珍惜每一次的相遇,然后轻轻放下。(Gethin太帅了,一遍又一遍地融化在他的笑容里)

男主角从男孩到男人的角色转变过程,这其中多半是与父辈故事交织在一起的。????加拿大、纽约、丹麦,影片在三种文化之间游走,男主威廉与好友及其女友一起从多伦多前往哥本哈根找寻自我,与十四岁当地女孩埃菲偶遇并相恋。女孩带着男主一起重走父辈成长之路,一点点找寻自己的人生方向。????丹麦语作为影片的第二语言起到了一种文化隔离的效果,电影中的丹麦语没有被翻译,这或许是一种很巧妙的选择,让观众可以更加深刻理解男主的处境和心态。????影片中有很多丹麦哥本哈根的街头文化,特别是自行车文化。作为一个推崇自行车出行的国家,这似乎也合情合理,骑着自行车,三五好友穿行在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这不也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体验吗?电影的结尾很平淡,算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男主长大了,女孩也相信那份感情

虽然我们之间的年纪差距很大,但我对你从来都是真心的,在哥本哈根这座冰冷的城市,你给我的爱也给了我莫大的温暖,给了我许多的勇气。生活从来就并不容易,想要保持绝对的清醒就势必要承受更多的痛苦,未来是真的模糊到完全看不清楚,我很怕会给不起你想要的未来。有时候自我放纵从来就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无奈,我只是真的太在乎你了,才会去想也许你离开我是不是对你会更好,离开你是那么的让人心碎,希望能在未来紧紧相拥,再也不用分离。

兰礼帅是帅的就是太基了,以至于这部片缺少了反差美;可能换小李子(不是老李子)那类型的主演才能达到效果。男主拒绝了主动献身的14岁少女铺垫不够,没有感染力;片名叫哥本哈根,然而城市的气氛和街景并没有拍出来;异国短暂无果的爱情向来是热门题材,这部男女主年龄差别很新颖,但是感觉出不来。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和亲密关系的电影,有些公路片的意思,但不同于形式化的换场景,更多的是用情绪使得场景切换。前面看得我很生气,男主实在太浑了,但后面女孩陪着他理解父辈,也使得男主成熟了,不再用戾气去遮掩内心的脆弱,从父辈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喜欢最后一幕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比喻用在这挺合适的。印象中的哥本哈根和电影中差不太多也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场景,很喜欢那种人文味生活味很足的北欧。片中女主那样的天使谁会不爱呢?

28岁的威廉(格辛·安东尼饰)因祖父的一封来自丹麦的信,决定与好友杰瑞米(塞巴斯蒂安·阿梅斯托饰)及其他的女友(奥利维亚·格兰特饰)前往哥本哈根探寻自我。在根本哈根,威廉认识了当地女孩埃菲(Frederikke Dahl Hansen饰)并逐渐爱上了她。但是某日,威廉发现埃菲竟然只有14岁,他意识到要认真对待这份感情

无聊透顶。对14岁的女孩畸恋的描写令人不适,影片主题思维混乱,大概想表达家庭对年轻人成长的影响,但男主家庭、男主人格描写有如白开水般空洞乏味,倒是女孩方面比较丰满一些。男主的表演和女主比差了一大截,完全对不上戏的感觉。哥本哈根的风景倒是值得一看。

套着公路寻父、二战伤痕、恋童擦边外壳的哥本哈根城市宣传片,不算差,只是平庸,每条线索都没有穷尽。以“父亲的笑脸”作为寻父的动机根源,其实也就注定了寻父的无果,父亲没有从爷爷那里得到的,儿子也无法从父亲那里得到,这层表达是全片讲的最完整的一条线。除此之外,影片的独特之处还在跳出斯皮尔伯格式的二战受害者美国梦,试着表现纳粹后代在新大陆的新生,只是不出所料的还是把男主写成了混蛋一枚。男主的人物弧光都打在了恋爱线上,编导有意挑战恋童与恋爱的模糊地带,但终究爱情故事与其他线索无法产生共振,这让女主的年龄设定更像是为了恋爱无果的悲剧而下的硬设定,抚摸雕塑一段不错,整条爱情线却画蛇添足。哥本哈根虽然很美,但就像全世界每座名城一样该有的都有,也像这部电影一样,没有把特别之处拍到位。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死于27岁。迎着哥本哈根的晨曦与暮色,骑着共享单车穿梭于城市的街头,颠簸的石板路,五光十色的建筑,静静的河流摇曳着桅杆,大洋彼岸传来照片里的微笑,一切都定格在14岁那年的夏日。【EPiC/】

喜欢14岁女孩的潮汐爱情论。小女孩脑子里好像总是容易装很多举重若轻的哲理。自己拍一部片子也会是这样的吧,拍出了城市的闲适和浪漫,拍出了寻常生活里的冒险。成长主题和男女关系反而没那么关注,就这样骑骑车聊聊天,简单但不为彼此迷失方向的情愫,才是余味之所在。

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