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1962)
UP:2021-11-16
评分:9.1
导演:岑范
编剧:徐进
主演:徐玉兰 / 王文娟 / 吕瑞英 / 金采风 / 周宝奎 / 孟莉英 / 徐天红
类型:剧情 / 爱情 / 古装 / 戏曲
片长:161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上映:1962
IMDb:tt0056078
红楼梦简介
林黛玉(王文娟 饰)告别父亲,千里迢迢来至荣国府的外祖母家,遇见了表兄贾宝玉(徐玉兰 饰),两个玉儿情投意合,互为知己。宝玉和黛玉偷读西厢,明了彼此的心意;之后宝玉当面驳斥薛宝钗,在袭人面前为黛玉正名;因金钏一事,公子哥饱受一顿毒打,惹来祖母、姐妹的关心。更因一次误会,令黛玉上演葬花一幕。宝玉迷茫中道出心事,却为袭人得知。袭人将之诉于王夫人,王熙凤献出偷梁换柱的调包计,假借林姑娘之名让宝玉娶宝钗为妻。这边厢,锣鼓喧天共贺新人;那边厢,林姑娘泪尽心死魂归太虚……
本片根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重要段落改编,由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和徐玉兰联袂出演。著名导演李翰祥当年曾在上海看过徐玉兰的表演,并将其经典风格及唱腔运用到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中。
相关影片推荐
- 岑范 Fan Cen导演
- 徐玉兰 Yulan Xu饰 贾宝玉
- 王文娟 Wenjuan Wang饰 林黛玉
- 吕瑞英 Ruiying Lü饰 薛宝钗
- 金采风 Caifeng Jin饰 王熙凤
- 周宝奎 Baokui Zhou饰 贾母
简评
一流的服化道,一流的编剧,导演和演员,难以复刻的经典。王文娟老师很符合林黛玉的气质,就如唱的一样,似青云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弹琴和焚稿的时候非常美,真就一幅仕女图,难怪李敏看了要唱王派,曾静萍看了要入梨园。徐王真的又甜又虐,徐掀掉刘海更好看一点,想来常常不愿看红楼梦是不肯接受这个结局,梁祝虽生不能相聚,但死亦可以化蝶,红楼梦只有无尽的凄凉和死生两隔的绝望,而黛玉误会宝玉,含恨而终的情节,真是令人郁结于心。今天王文娟老师去世,愿王老师天堂还能与徐老师共读西厢!
今天晚上看了越剧红楼梦,太精彩了!三个小时,一幕比一幕精彩!宝玉和黛玉的扮演者是62版越剧扮演者的弟子,这也是一种艺术的传承吧!整个表演,无论是演员妆造道具舞台布景灯光音乐都是顶尖的,很完美了!现在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爱听戏曲了,表演到了一定境界确实很有魅力!感觉票价太值了!
中国传统戏剧男演女,女演男,少演老,老演少,剧中人物年龄跨度,毫不影响所谓“真实”性,重在神韵,开头徐玉兰演八九岁小屁孩宝玉特别好玩儿,黛玉不论长相演技唱腔真是没得说。整套戏剧文法与表演程式,从扮相身段到手势念白,越剧唱腔那一字一顿,尾音极度摇曳拖长的效果,与古典小说的那种语言节奏和美学天然对应。看过后来钱惠丽单仰萍版,有点儿太现代了,我觉得不算个人偏见,各方面都差些。
越剧经典,林黛玉的表演者王文娟与角色符合度较高,这一出封建大家族的悲剧,是陈腐的成才与婚姻观念的恶果,宝玉娇生惯养俨然整个家族的中心,这于他并没有好处,他同时是被封禁的,他与黛玉情投意合,可惜完全不能自主,等来的不过是李代桃僵的成亲。
因为王安祈在播客里的介绍: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S4y1M77c?p=28 才找来这部古早的越剧电影版来看,王文娟的黛玉太动人了,徐玉兰的唱功和表演也让人赞叹,虽然两位演员其实都算不上外表特别明艳,尤其是徐玉兰的宝玉都不算好看,然而演技和唱功完美,真正凭气质演绎出来了角色的灵魂。小时候跟着长辈看,真是完全不懂唱词有多好,把红楼梦精简提炼到这个程度仍然不失原作精神,的确如王安祈所说,当年才三十岁左右的编剧徐进其才华实在是惊人。
一部鸿篇巨制《红楼梦》,改编成161分钟的电影,怎么改编呢?当然大多数文艺创作者的还是突出“宝黛爱情”的主线,至于贾府兴衰、人情百态等丰富的社会生活画卷都变成可以忽略的背景板,其他人物也是为了这个故事而服务的,其中像贾母、王夫人、袭人这些人,竟然也被脸谱化了。因此这出电影完全就变成了一个梁祝式的爱情悲剧,真心相恋、志同道合的青年男女,被当时的制度所压迫,成为了悲剧的牺牲品。一部《红楼梦》丰富的文化思想内涵就被简单化成这样的主题。其实这才是对这部巨作最大的误读。不过,把一部巨著压成一部电影,也只能如此了。所以,电视连续剧才是展现《红楼梦》的最佳艺术表现形式。否则看了这部电影,都会被误导的。
徐老师的宝玉扮相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面如中秋之月,初看痴怔,啼血声更悲。王老师的黛玉太美了,真正演出了冷香魂。服化道和运镜拍摄极为用心,精雕细琢却处处透露着刻板和窒息,活着的只有挣扎的人。唱腔肝肠寸断,黛玉之死哭得我稀里哗啦。全片删繁就简,以宝黛相处为主线,用整整三分之一的篇幅烘托宝玉成亲的悲剧,必要时毫不拖泥带水,情深处啼唱哀转久绝。耳熟能详的中秋赋诗、海棠诗社等少有的欢欣情节只出现在黛玉死前的回忆,不禁让我遐想在这一个大观园的世界里丫鬟们的命运。紫鹃的戏份出乎意料的很多,最喜欢的晴雯只出现过一次。
老电影好用心,布景虽简单一些,但也算明丽细致了,这版主要围着宝黛的爱情转,唱段都太惊艳了,初见时的值得听个几十遍。演员的身段太美了,每一步落下都是气质满满,只是这里黛玉在前面有些过分活泼了,到后来有种性格转变的感觉。可惜的是配角几乎没有展现什么,背景也没有铺开,故事显得单薄了许多,变成了只有爱情方面无法冲破封建的无奈,不如之叫宝黛传好了,红楼梦的一半都没有展现出来。
60年代肢体表情还是比现代更有表现力。只是很明显对后半段接受无能。人物一下子单薄片面了,事件也经不起推敲,觉得狭隘、恶俗,既是知音、深情厚谊,又何以落到儿女情长男娶女嫁这些俗事儿上,偷梁换柱的点子更是恶毒的不行。大概是先入为主了蒋勋讲的红楼梦。对于我红楼未完是幸事,那是少年的失乐园,即使癸酉版也比高鹗版快意。
今日在國圖看的(第一次看完整版的越劇紅樓夢)。播放的是小西天的修復版,添加字幕很是舒服和諧。映前有張慶善老師的導賞,於是看的時候又注意到了取捨與詞的選擇。無論是鏡頭的留白還是表演的留白都十分喜歡,很古典,各類表達與轉接不會太滿,觀感很好情緒也更流動。徐老師一出場一顰一瞥就讓我想落淚,王老師的寶玉很有感染力,為何那麽多觀者要因為外貌不和想象就予以否定呢…(今天也是熱愛上世紀越劇電影美術的一天!希望放假時候能整整相關佈景和涉及的(非遺)工藝(立了個flag哈哈
今天又陪我妈温习了一遍,经典还是经典,大师还是大师,王文娟的林黛玉,千娇百媚,徐玉兰的贾宝玉,纯甄帅气,两人的唱功再也无人能及一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青出于蓝的。小时候就看的稀里哗啦,从此爱上古装戏,啥古装戏都看,现在想来,我其实爱的就是王文娟的古装戏。(陪老妈看电影之二)
唱词写得很好,继承又创造得恰到好处。只是把红楼梦戏剧化了,又添加太多反封建因子,显得多少有些抹杀了经典的深度。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红楼梦跟昆腔会更配一些。演员的表演都很出色,只希望表情和动作再丰富一些,无奈媒介摆在这里。有时间写戏评!想说的还挺多,希望有时间再看再写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