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使(1930)

Der blaue EngelUP:2022-01-22

蓝天使

评分:7.8 导演:约瑟夫·冯·斯登堡 编剧:卡尔·楚克迈尔 / 卡尔·沃默尔 / 罗伯特·利布曼
主演:埃米尔·雅宁斯 / 玛琳·黛德丽 / 库尔特·盖瑞 / 罗莎·法蕾雅 / 汉斯·阿尔伯斯
类型:剧情 / 歌舞
片长:124 分钟 / USA: 107 分钟(TCM print) 地区:德国
语言:德语 / 英语
影片别名:The Blue Angel
上映:1930-04-01
IMDb:tt0020697

蓝天使简介

教授艾玛拉斯(爱米尔·强宁斯 Emil Jannings 饰)执教于一所校风严谨规矩繁多的学校中,他自己的性格亦是如此,一生都循规蹈矩的他最看不惯的就是学生们桀骜出格的举动。一次偶然中,艾玛拉斯得知自己的一群学生要去看歌舞表演,怒不可遏的他当即决定前往剧场将这些不守规矩的黄毛小子们逮个正着。令教授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一举动将永远的改写自己余生的命运。
  劳拉(玛琳·黛德丽 Marlene Dietrich 饰)是剧场里的万人迷,几乎所有的男人都情不自禁的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艾玛拉斯教授也不例外,当他在剧院里第一次见到劳拉时,便陷入了对她深深的迷恋中无法自拔。经过苦苦的追求,劳拉终于成为了艾玛拉斯的新娘,两人之间悬殊的个性和地位也为将要发生的悲剧奠定了基调。

简评

层次丰富的情节,考究的摄影,精妙的剪辑和转场(尤其是用烫发夹烫日历牌一段),都让人很难想到它是 1930 年的产物。也大概是拜冯·斯登堡的《蓝天使》所赐,Lola 这个角色就此一举成为了欧洲电影史上(尤其是歌舞类型片中)最著名的女人。

。懦弱、老实、死板的教授爱上万人迷舞女并以丢掉工作为代价追到了她与她结婚,但她的职业属性(对客户们的亲昵)和他卑微的新工作(从曾经的教授到现在扮小丑)让他感到屈辱并导致他俩的关系不断恶化,最终两人破裂,失去一切的教授潦倒至死。影片高水准的摄影美术充满了梦幻的颓废气息,但作为传统故事片角色心理曲线较模糊+有些地方声音太粗糙,+。

(),一出爱情的单方悲剧。本就摇摆糜烂的时代阴影之下,欲念和渴望战胜了了理智与情感。默片时代的风格依然保留在影像之中,某些画面的光影调度让人印象深刻。前半段小丑的反复出现就为后面教授的崩溃埋下了令人不适的伏笔,当教授呆滞无神地变成小丑站上舞台发出凄惨的叫声时,全然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恐怖桥段/ Marlene Dietrich原来那时是有点肉感的性感

第一个全景镜头展示了扭曲的建筑,交缠间融合碎散的黑白光影,典型的德国表现主义范式:我的电影知觉敏锐了些。一些小看法,德表可以看做一种梅里爱奇观的微缩——“奇观的阴影处”,一些大特写展示了静物的重心,围绕着它,物体本身的存在便使光影有了流动的美。并无花哨,简单的视觉刺激使其只有微妙的戏剧链接。再者,动作是奇观的人体化的连续状态(物体的自发动态)如角色关上门“外部”的声音就会静默停止,一种空间的阻隔互不侵犯,在角色不使用动作改变时他们便“各司其职”,确保内部的戏剧演进不画外音的拨弄。一种有序的链条,机器。内里还是精神侵略,教授被美色蛊惑显现着文明的无力,一种原始的兽欲和侵略欲简单粗暴便掏空了知识长久的浸淫,它像极了一个空壳,好似从未成熟,更别提衰老,死不了如同意识形态的扩张,时间,空间,与永生。

黛德丽那些年的定位就是充满迷人魅力的“恶之花”,蓝天使让她立起这个随意玩弄男人的人设,导致她有生之年从来就pk不过她的竞品另一位姬圈大拿嘉宝,,相比较对男人冷漠来说,把男人玩弄于鼓掌更危险。那时候的女顶流更像真正的女尊,历史也是曲折向前的,现在是很难出现这样“意识形态有问题“”的电影了。这部电影作为电影史第一部歌舞片,也是德国电影里程碑电影,豆瓣却上不了8分,大概是黛德丽在台上带着礼帽反复吟唱“爱情是我的游戏,任意玩耍”时候就让男人生厌了,怎么有比卡门还不要脸的女人,到本该代表智慧、知识的教授在舞台上被蛋啊鸟啊羞辱到抓狂跑下台去的时候,我想没有几个男的觉得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了。但黛德丽光彩照人的站在台上跨越时空告诉大家,老娘就是会让你知道什么是魅力既地狱,让我想起肖战那些被迷到三荤五素的虾们。

早期有声片试制,声音的使用比较粗糙,但意识尚存,比如那个开门便有关门即无的喧闹歌声。沿袭了部分表现主义的布景、用光和构图方式,内容更贴近于室内剧电影特色,大量隐喻象征(笼中鸟与小丑最佳),当然用舞女意料之外的转变和小知识分子的堕落悲剧来打碎童话爱情的方式似乎更能体现现实绝望。表演方式更像默片,尤其后半段强宁的崩溃,简直太像《最卑贱的人》。(节奏有点问题,前半段太拖沓,有些镜头不必那么长)

讲授哈姆雷特的教授在面对哈姆雷特式的疑问时毅然决然地,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也许他根本没有意识到,有时“爱情”确实关乎生死。循规蹈矩,刻板守旧看似安全,却也如随时都会爆发的火山,其能量目的必定是毁灭。为蓝天使点一支烟吧,这里是死去鸟儿的魂魄归宿。劳拉的每一首歌都在唱着“爱情”真相,唱了那么多年,还不明白?哪里是爱情啊?哪里有教授与小丑之分?任谁都想吹开羽毛裙裾一窥究竟,你不过是其中之一。本来是冲着马琳黛德丽来的,却被男主埃米尔雅宁斯的演技折服。

两声鸡叫,一声欢欣,一声悲鸣。两次漫画,一点严肃,一点甜蜜。两个小丑,一个呆滞,一个傻痴。两段旋律,一段无虑,一段忧郁。时钟下众人游走,酒吧里诸君皆识。讲台上的鼻涕,舞台下的鼻涕。牵着的熊,心中的痛。th究竟是热是色?好莱坞哪里独特?红颜未曾改,何来祸水哀?帽子总相易,知音常去来。

亨利希曼小说改编,是为了捧玛琳黛德丽而拍摄,第一个也将延续下去的无情无义的浪荡女形象;导演依旧为她创造出了至少一个经典造型,穿短裙戴礼帽唱歌,同时突出她纤细的小腿,可爱动听的歌喉,falling in love again依旧回荡在耳边!但是面对演技精湛的詹宁斯,这片轻佻魅惑留给玛琳黛德丽,荡气回肠深邃部分属于伟大的詹宁斯!刚开始的迂腐刻板,让人可笑;维护Lola,又让人觉得他可爱,但有些鬼迷心窍;最后被辞退,整个教室拉远景,只剩下他落寞一人时,我感情的天平已经倾斜了;当他求婚,和Lola的马戏团一起漂泊的时候,我已经看到他的结局了!只是没想到他奋力会的是教室,紧紧扒着桌子离开人世!导演运用了很多镜头语言,比如刚开始一直走来走去的小丑;用烫发夹夹日历降温,日历页的变化展示时间的飞逝等。

年轻时候还是得吃过见过,不然老了以后试错成本太大了。有些转场还挺有意思,也有些隐喻、伏笔、暗示、象征,但是对俩人如何来电、教授被辞后如何难受、蓝天使如何从冷淡到背叛等情节的处理不太细致。还有,电影里没有老教授隐瞒被辞退事实和蓝天使发现被骗的情节,而且婚后老教授直接就开始卖蓝天使明信片了,说明老教授确实没骗蓝天使吧,那面对老教授求婚时开怀大笑的蓝天使为什么会答应求婚呢?难道是爱?看来情节处理不光是不细致,而且是有问题

黑白就像是我记忆中上世纪初德国社会的印象颜色,挥之不去的死亡阴影、严厉刻板的压抑氛围、诡谲神秘的音乐艺术、烟雾缭绕的雪茄与啤酒...感觉相比原著,垃圾教授追求的劳拉更是浪漫天真的化身,是他贫瘠心灵的对爱与美的渴望。我觉得在当时社会情境下,虚伪与病态的欲望压制反而让他潜意识的反抗更加激烈疯狂,更容易像原先眼神悲哀却有些令人恐怖悚然的小丑(之后他仿佛代替了他)那样被欺骗被利用,最终迎来可叹而讽刺的结局。(题外话:老演员演技真好!还有魔术鸡蛋是如何变出来的呢?)

纳闷的是,这二人怎么会对上?从女方的视觉观察,本来就性格不合,话不投机半句多,没太大交流就发展到结婚也真不可思议,也许爱情就是如此莫名其妙。当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而全片却充塞着女人是魔鬼的感觉,道德学者似乎就该学康德那样终生不娶当个处男,摒弃诱惑,专注学问。教授扮作小丑丢人的可悲结局,与开头学生对他涂鸦嘲弄相互呼应。舞女可以处处留吻,偷情也是家常便饭,憨头憨脑的老实人终究是受伤害的一方。